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80005
大小:56.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关于中学历史课堂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中学历史课堂的几点思考丙藏昌都市江达县第一初级中学854000摘要:素质教育下的高效课堂一直都是广大教师追求的最终教学目标,也是历史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关键因素。为此,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落实、领悟、接受、实践新时期的教学。此外,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性教学,方才体现教学的与时俱进。在确保历史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学生主体性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下,对历史教师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在历史知识方面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
2、结构应当毡括三方面:1.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2.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3.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二、在历史教师的语言方面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1.既要生动、具体,乂要准确、无误。2.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3.既要有文采,乂不失质朴风格。4.既要逻辑严谨,乂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三、在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方面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
3、的书写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吋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写。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苏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此外,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
4、,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在新教材“原始社会”一节中,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冇什么区别?此问题若按书本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难理解难掌握。我们不妨让学生动动手用橡皮泥捏出北京人、山顶洞人像,再比较二者异同。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雕塑,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体现。二、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课
5、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吋,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吋,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三、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6、,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同吋,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历史课堂教学优势,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史实和时事,掌握历史兴亡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新课改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端正部分学生当前网络负面文化影响态度,在掌握好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接纳和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如,初中历史教材中“中华文明起源”知识点,向我们展示了农业的起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人建造树巢穴躲避野兽,是不是
7、可以揭示中华文明?还冇哪些事件可以说明中华文明起源?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和现代文化的关联。中华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历史文化知识讲授出去,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