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

浅析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

ID:24478575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4

浅析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_第1页
浅析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_第2页
浅析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_第3页
浅析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_第4页
浅析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社会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并非无所作为,但因为他们的弱者地位,其个人诉求也更多地博得了公众的同情。  社会价值的判断标准因感情而倾斜和偏移,如果这种同情被其他人误解为一张社会声援的空白支票,后果就难以制约也无法预料。罗曼·罗兰说过:“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即便是行善,也是有前提、看123自称被别人欺负得没有活路,47岁的平

2、谷农民杨瑞喜扬言,“我要下地狱,就要拽一帮人全下地狱!”然后列出一份长长的死亡名单,怀揣3把尖刀实施他的报复计划,在两个多小时内连杀6人。7月23日,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杨瑞喜死刑。  这不过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暴力事件之一。当我们耳闻目睹唐慧、冀中星、厦门陈水总、广西东兴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似乎可以得出结论:社会正在“变狠”。  而且吊诡的是,越来越多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往往自身曾经遭遇不公正待遇,值得同情。面对这些近乎绝望的暴力表达,我们的“同情心”正在面对挑战。即便这些罗宾汉式的义愤感

3、具有某种合理性、体现出所谓“实质正义”、“价值理性”,即便一个社会改革、趋向公平正义不能缺少这种基本动力,种种暴力行为,却不断动摇甚而颠覆着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我们自己的生活,乃至湮灭未来法治民主安定社会的可能性。  当社会变狠,是否应该少些泛滥的同情心,多些冷静、法治的“铁石心肠”?  “同情”天然地等于“正义”吗?  陈默  戾气丛生,一连串负能量事件及随之而来的X络激辩让公众感知到了这个社会情绪逼人的温度。  从对曾成杰执行死刑的质疑,到唐慧劳教案二审宣判,X民的不信任感已在酝酿,而让瓜农“突然死亡”的那只

4、秤砣,成了压倒一切的感情砝码。鲜血淋漓的画面,刺激着人们油然而生的同情,汇集放大成汹涌的舆情,不可遏制地推向高潮,官媒第一时间关注,社交X络再度火爆,X络大V、意见领袖不失时机发声……案情引爆舆情,舆情冲击案情,成为当下涉案事件的真实写照。  与此同时,暴力事件似乎并没有因为对“无法无天、滥用暴力”的指责而降温,却突然爆发,接踵而来,伤及无辜,更加惨痛。精神病人北京大悦城前持刀杀死两路人,山东残疾人冀中星在首都机场拉响火药,第二天,马连道超市门口4人倒在刀下,一位妇女不治,一名2岁儿童还躺在ICU病房。当人们

5、还在惊恐地质问:现在的人这是怎么了?23日,广西一男子又闯入东兴市计生局,持刀行凶,2死4伤。如果加上六月厦门陈水总公交纵火案47死34伤,这些让人震惊的数字同样代表着鲜活生命,足以触发人们的深省与反思。  舆论的同情能否完全免责?  一贯自命为“代表民意”的舆论,能否对这样的目前状况完全免责?  诚然,每一起事件背后都有长期而复杂的理由,但如此集中的暴力事件突发,当下一面倒的情绪化言论,以“以暴易暴”为暴力行为辩解开脱甚至同情喝彩的不负责行为,不无干系,至少是一大诱因。  个体的同情如果形不成舆论,影响毕竟

6、有限,而在现代信息社会,一旦通过“技术赋权”,X络具备了左右社会氛围的可能,发言者就不能不考虑话语的社会后果,不能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语言暴力到现实暴力,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对于本就心理脆弱的群体尤其如此。  一人之死,引发众人之殇,这样的现实恐怕也是此前那些自认“伸张正义”的意见领袖们始料未及。一个利益多元的社会,不同群体、不同个体各执一词、有所冲突,并不罕见。面对复杂纠纷,如果外部能及时提醒司法是定争止纷的合理途径与必经程序,如果舆论能公正地批评任何超越法律的暴力,既反对城管、治安员的过度执法,也批判偏

7、执于个人诉求而以他人生命、公共安全为祭品,那上述“杯具”也许就不会如此频繁发生。但遗憾的是,当下这样的“执中之论”显得微弱,个体情绪的总和,形成的是偏激的氛围,而不是集体的理性。  血的事实提醒人们,负责任的言论要看到一个矛盾社会的全貌,而不只是一味纠结于个案,这才是舆论应有的功能。因为,舆论是社会“变狠”,警惕泛滥的同情心?由.zbjy.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对社会现实的一般性评价与整体判断,而个案的解决,法律才是唯一可能得以公认的出口。  公平正义,不但在于合理解决个体的矛盾,同样需要保证社会的整体安

8、全。让法律的归法律,舆论的归舆论,各司其职,彼此敬畏吧。  无条件的同情并不能导出正义  为什么现在的舆论总能被情绪所轻易引导?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理由。抛开个别推波助澜的人士的个人经历、价值取向、思想偏好、政治见解、体制认同不论,对于一般性附和支持的群众而言,同情是他们朴素的情感出发点,也是理直气壮的道德高地,哪怕,对弱者一方的同情可能忽略掉了某些法律和事实。  唐慧女儿案判2人死刑,4人无期,一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