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63695
大小:17.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4
《有趣的属相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有趣的属相教案 教学内容: 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七册》第七课《有趣的属相》 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属相的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 2、在欣赏十二生肖的相关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
2、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属相吗?(生:猴,鸡) 2.师:你们还知道其它的属相吗?(生:鼠,牛,虎,兔,龙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
3、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蛇,马,羊,猴,鸡,狗,猪)等一共十二只动物。 3.师: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有趣的属相》。 板书课题:有趣的属相 三、新授课 (一)观察学习 1.师:属相是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只要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生肖形象。现在,我们就跟随镜头去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2.师:几千年以来,人们用各种艺术形式塑造十二生肖形象,表达他们对十二生肖的深深喜爱。老师今天会用什么方式和大家一起来展现十二生肖呢?
4、请看屏幕。 播放视频 3.师:现在,大家知道我们将用什么方式展现生肖了吗? 4.师:对,邮票。 (二)探究学习 1.认识邮票 (1)师:那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呢? (2)师: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的邮资证明。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5、 最开始,邮票主要用于寄递信件,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邮票更多的用于收藏。 2.邮票结构 (1)师:老师也收藏了一枚生肖邮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邮票的结构。你认为邮票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枚邮票主要由 A图案 B发行国家 C面值 D发行时间 E齿孔组成。 (2)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一枚生肖邮票,你觉得最难设计的是哪一部分?(图案、齿孔) (3)师:图案是一枚邮票的主体,占据了邮票大部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是要用生肖图案来设计邮票。 请大家观察一下书上的生肖邮
6、票,小组讨论一下:邮票中的生肖形象与生活中的生肖形象相比较,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造型:概括夸张变形添加简化(拟人化) 色彩:丰富鲜艳 (4)师:接下来,老师以生肖猴为例来设计生肖图案。(师示范) (三)创作实践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1.设
7、计邮票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邮票的结构,也把生肖图案的装饰方法找到了。现在,我们就来设计一枚生肖邮票。 a.确定票型 b.设计生肖图案 c.设计文字 d.上色 2.作业完成 师:今天我们班也来发行一套十二生肖邮票。各小组为你们组所代表的生肖设计一枚生肖邮票。 擅长画画的孩子可以用我们总结的装饰方法画出图案;擅长书法的孩子可以在纸条上写上邮票的文字组成部分并把它剪贴到邮票合适的位置。 老师将把手里这些精美的邮票奖励给配合得最默契、设计得又快又好的小组! 同时我也把十二生肖邮票
8、纪念册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四)作业展示 1.组织学生展示十二生肖邮票。 2.组织评价。(a.你最喜欢哪一枚? b.你认为哪一枚邮票需要修改?) (五)课后拓展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1.师:生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