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邮递员到新闻记者

从邮递员到新闻记者

ID:24420120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从邮递员到新闻记者_第1页
从邮递员到新闻记者_第2页
从邮递员到新闻记者_第3页
从邮递员到新闻记者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邮递员到新闻记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邮递员到新闻记者  虽然已经过去20年了,单明樟仍保留着近一尺厚的古代汉语听课笔记和学习心得,记着小关、田军这些工作人员,记着北京师范大学王宁老师、韩兆琦老师、齐大卫老师讲课时神采奕奕的情态。  他对自考怀着浓浓的感激之情,他感叹道:没有国考,我就不会从邮递员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爱读书的邮递员  还在上中小学时,单明樟的学习成绩就很好,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中断学业插队去了外地。五年后回来时,他当了一名邮递员。上大学的愿望落空了,但单明樟仍时时想着读书学知识。上世纪70年代末期,各种社科类期刊陆续复刊,一本本

2、杂志仿佛是知识宝库,深深地吸引了他。每天下班,同事都回家去了,劳累了一天的单明樟却留了下来。那些科学、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杂志报刊,静静地陈放着,真让人爱不释手啊!他靠着邮包坐下来,小心地翻开一本杂志阅读,开心处,一个人抿嘴而笑;感伤处,一个人泪眼唏嘘。他就像吸水的海绵,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滋养。多少个夜晚,他阅读到深夜子时才想起回家。有时天已到凌晨,为了不影响白天的工作,他就把几张桌子拼起来,以桌代床小睡一会儿。这些杂志在邮局只停留几小时,第二天一早就要送出去,必须抓紧看才行啊!读书时,他还不忘摘抄警言妙句

3、,六年的熬夜苦读,抄录了几大本子。其中鲁迅的一句话让他终生受益:即使慢,弛而不息,纵然会落后,纵然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直到现在,单明樟仍保留着这些摘抄本。每一次翻看这些本子,浏览上面熟悉的字句,他的心里都会涌上一股热潮。天冷时用棉衣围火炉夜读,天热时左手举书右手驱蚊的情景又浮上脑海。知识丰富了他的日常生活,报刊上精彩的文章唤起了他对记者职业的向往。只是,通往记者职业的路,在哪里呢?  为了记者梦学自考  1981年单明樟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他隐约感到,这条路可以系统学习知识。可是,这条路能通往心

4、中的圣殿吗?此时,他刚结婚不久,新婚燕尔的浓情蜜意让给了书桌前的埋头苦读。心有不解的妻子质问他:“已经有了邮局的稳定工作,还学习考试干什么?自考会有用吗?”“是知识就一定会有用的。”单明樟这样回答妻子,这也是他坚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念。白天的工作依旧繁忙,学习只能挤晚上的时间,单明樟经常温书到深夜一两点钟。夏天天热,他把双脚浸泡在一盆凉水里解暑降温,手不离书,口中吟诵有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自考最初的三年间,他甚至没陪妻子看过一场电影。妻子不仅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有时

5、还帮他温书。久而久之,自考教材中的一些诗词妻子也能背得很流利。现在回想起来,单明樟多少有一些歉疚。学习考试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那首《金梭和银梭》的歌就像为他写的。1984年,单明樟国考大专毕业,恰逢中国有色金属报创刊招考记者,几百人的应考者中,他凭扎实的文化基础,宽广的知识面,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被录取。几年后,已是记者的单明樟重回邮局时,是为拍一个自考记录片。他穿起熟悉的工作服,带着一身墨香味骑车重走邮段时感慨万千:是自考引我实现了记者梦想。  记者也要继续学习  实现了记者梦想,单明樟仍没有放弃学习。他又用了

6、两年时间读完自考本科,生平第一次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毕业典礼。作为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和其他三名同学一起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节目,介绍学习经验。自考告一段落,但学习没有止境。在新的岗位,他开始汲取新的营养。通讯、消息、评论各种新闻文体对他而言是那样新鲜,33岁的单明樟被报社送到经济日报、冶金报等单位学习,从如何制作标题、如何制作版式开始学起。他和同事到中国交通报去听课,跟艾丰、柏生、金凤等报人学新闻理论,学如何写作,学如何拍摄新闻照片。各种专业知识也要掌握,我国有哪些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钨、钼

7、、银等矿藏在我国分布如何,每个矿山、企业生产何种金属,规模多大,人数多少,发现了何种新产品,冶炼、新科技、超导,耐高热、高温、高强度……他下矿山进企业一线体验采访,使出了邮局夜读时、学自考时的刻苦劲儿。他去过云贵高原的矿山,下了汽车还要徒步两三个小时,险恶的道路有九十九道弯,当地人形容为“对面能听声,见面得半天”。他坐过罐笼下井,到了井下一千多米,身旁就是清澈的地下水,矿工们告诉他,这么清亮的水里含氡气可以致癌,人再渴都不能喝。在企业生产一线,细小的粉尘四处迷漫,工友告诉他,这些颗粒是矽肺病的罪魁祸首。记者新兵逐

8、渐打磨成老兵,助理记者先后变成记者、主任记者。记者生涯二十年,他采写了几百篇新闻报道。他采访总参通讯部原部长崔伦将军写的《红色电波系千军万马》、采访老红军战士长虹写的《岁月抹不掉的记忆》、采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写的《不倦的科学探索者》等文章先后被北京日报刊用。他写的《如椽大笔写春秋———记周而复与〈长城万里图〉》刊登在中华读书报上。  20多年后的今天,他成了记者部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