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95921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混合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混合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秦婧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木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探宄了现行混合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线上资源不足、教师角色固化、交互设计单一、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并从资源建设、教学交互设计建设、学校制度建设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后MOOC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交互;作者简介:秦婧,女,1986出生,河北承德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电子技术。基金: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三级联动”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S儿D09;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7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引言2014年进入“后M0
2、0C时代”,新的M00C形态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在线课程),做为MOOC的一种补充逐渐受到关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AnantAgarwal认为SPOC=C1assroom+MOOC,它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深度结合,很好地解决了MOOC在缺乏面对面交流不能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方面的不足,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体现了传统教学发展的与吋倶进。两者的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表1SPOC和MOOC的比较下载原表在学习形式上,SPOC力倡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克服传统教学与在现教学的局限将二者优势相结合的学习形式。2
3、015年地平线报告指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在未来广2年内成为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趋势。2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混合式学习,就是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方法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其核心理念在于:在适当的时间,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SPOC平台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到SPOC混合教学模式中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笔者对所在院校308名在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60.38%的同学“非常同意”或“同意”自己适应所学课程釆用的混合教学模式。但只有35.34%的
4、同学认为混合教学模式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产生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1)资源建设不充分,无法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多维化的学习资源。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在“非指导性”的学习环境下,如果教学资源单一且吸引力不足,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几乎为零;另外如果要吸引不同认知层次的学习者,需要多维化,分层次的教学资源。(2)教师角色没有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而转化,没有将线上教学课堂教学协调配合。如何将“课堂教学”“线上教学”扭和在一起形成“混合教学”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角色是否完成了从简单的“课堂的教学者”向“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5、“学习过程的管理者、组织者“学习内容的引导者”“问题解决的提供者”的角色转换。(3)教学交互仍做为独立的环节存在,没有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屮去。当前大部分教学不能令人满意,绝大部分交互行为被简化讨论活动,被异化为交互方式,被泛化为普通的网络交流,根本没有达到教学交互的目的,最终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整体效果。(4)新模式推行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指导。许多高职院校响应信息化号召参与到混合教学模式屮来,但大部分属于盲目跟风。没有从学校教学发展的总体布局、专业课程特点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而是一刀切。这需要学校层面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对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指导。3优化混合式教学模
6、式实施关键点(1)基于课堂内容,针对每个知识点建设多维化课程“线上”资源,在深度上分层,在宽度上扩展。让处于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能在“线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使所有的学生达到自己最大的学习潸能。另一方面,教师需结合课堂施教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和整合文木、视音频、图片、数字动画等多样化的学习数据,并在实践过程中反复对资源数据进行修正、补充、完善,使艽形成符合教师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资源库。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认识,同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建构,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点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1)教学交互是
7、“双向性”的,要融入到有混合教学中去。在现有的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基木上处于单向传递的阶段,即学生只能接受老师在实体课堂讲授或线上平台发布的学习内容,还很难在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实现自由的双向交流。这就需要施教者在整个学习过程屮细致分析每个学习任务,为每一个学习任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交互活动,并配置相应的交互方式。同时在教学交互过程中不断采集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深度挖掘学习者学习信息,预测学习者下一步所需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诊断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个性化分类,从而分层、分组推送学习任务,实现学
8、习考与学习1人容的适应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