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94689
大小:6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4
《探究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理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理由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理由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理由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家庭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独家庭是长期以来我国“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产物,独生子女的唯一性导致其家庭本质上成为风险家庭。〔2〕独生子女作为整个家庭“唯一的希望”和“全部的生活追求”,一旦其遭遇到意外甚至不幸逝世,整个家庭将面对着“天崩地裂”的境遇。父母在经历了“失独”的人生悲剧之后,只能在抱残守缺中独自承受精神无依的折磨和〔摘要〕近年来,失独家庭救助理由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虽然中央层面尚没有统一的制
2、度安排,但各地结合自身人口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先行先试,创新了养老、医疗救助机制。不过,救助中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来看,失独家庭现有的社会救助体系残缺与失衡;从现有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状况而言,社会救助功能的发挥亟待加强。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扮演好“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多措并举、引导、组织构建失独家庭救助的“社会保障X”;构建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救助的长效合作机制;帮助失独家庭建立互助支持机制,实现自我帮扶和救助。 〔关键词〕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功能,互助支持机制 〔〕A
3、〔〕1004-4175(2013)06-0062-05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来,减少了四亿左右的人口,人口红利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与此同时,多年来该政策运转的累积和负面效应亦日渐凸显,“失独家庭”、“失独老人”、“失独群体”等词汇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治理难题。本文主要针对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目前状况、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理由进行探讨,从而使失独家庭得到有效的帮扶和救助。 一、失独家庭的社会救助目前状况 关于“失独家庭”,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的概念,但通常系指独生子女发生意外、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
4、养子女的家庭。〔1〕失独家庭是长期以来我国“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产物,独生子女的唯一性导致其家庭本质上成为风险家庭。〔2〕独生子女作为整个家庭“唯一的希望”和“全部的生活追求”,一旦其遭遇到意外甚至不幸逝世,整个家庭将面对着“天崩地裂”的境遇。父母在经历了“失独”的人生悲剧之后,只能在抱残守缺中独自承受精神无依的折磨和生活无靠的压力,失子之痛和情感苦楚难以想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并正以每年7.6万个左右的速度递增。而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
5、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3〕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全社会理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注,通过深入洞悉其生成背景和现实困境,多措并举、重点帮扶,真正为其提供一把能够遮风挡雨的“保护之伞。” 近年来,失独这一弱势群体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人们亦开始重新审视与关注现有社会救助体系和帮扶制度。目前对于失独群体的救助,较高层次的法律规范便是2001年颁布的《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之规定,即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
6、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政府应给予必要的帮助。此外,2007年,我国还专门出台了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扶助制度,即《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人口发〔2007〕78号),当年便在十个省市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行。根据这一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从而为失独家庭提供相应的经济帮助。而面对失独家庭中的养老、医疗、护理等理由愈发凸显的目前状况,2012年4月国务院在《国家人口发展
7、“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 目前,虽然中央层面尚没有统一的制度安排,但各地结合自身人口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先行先试,创新养老、医疗服务机制,如北京市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通过“暖心计划”,每年为每位失独父母出资2800元,购买涵盖养老、医疗、意外、人寿、女性安康等险种在内的综合性保险;而重庆作为中国首批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市,率先出台了“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制度。〔4〕同时,一些地区还加强了对相关制度的设计
8、和调整,在失独老人监护人指定、机构养老以及住院医疗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消除了失独群体获得养老服务准入障碍。此外,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理由,激发社会活力、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也是一些地区的通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