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89987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2例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2例的骨外固定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达到骨折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愈合和功能恢复的一项技术。1990-2008年,我院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52例,女10例。年龄28-63岁,平均35.6岁。伴有胫前动脉损伤3例,感染性骨折5例,骨不连2例。2方法62例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常规消毒术区皮肤。在骨折的上下端纵轴中心线上依固定器模具各选择两点并做好标记,在各预选点上做0.8-1cm小切口,分离软组织
2、达骨膜,放置套管直达骨表面,插入电钻打孔钻透对侧皮质,在骨折两端分别闭合穿入2枚平行固定螺钉,在X线透视下手法整复达骨折复位,满意后以外固定支架固定。对骨不连需切开植骨者,先切开暴露骨折端,切除断端硬化骨,打通髓腔,复位并植骨,固定钳维持固定后分别再穿入螺钉,安装支架固定。3结果病人术后住院3-6周,随访6-18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骨折部压痛及纵向叩痛消失,肿胀消退无感染,外观无畸形,摄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达功能或解剖对位,骨痂连续骨折线模糊。患肢功能基本恢复,可弃拐行走,生活自理并能承担轻工作,优良率达96.7﹪。
3、本组发生针道感染3例,经局部处理后痊愈。4护理体会4.1术前护理4.1.1以先救命后治伤为原则,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并发血管损伤者抗休克同时手术),彻底冲洗清创。4.1.2遵医嘱控制和预防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全面了解药物性质、抗菌作用、体内过程、不良反应),已达到科学用药,提高药效。4.1.3做好术区皮肤准备。4.1.4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对外固定支架的结构及性质不了解,从而对其固定效果持怀疑态度。我们将固定支架拿至患者床边,介绍其结构、固定原理及其优越性,说明应用该固定支架后能早期进行伤肢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愈合时间
4、,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手术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疑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4.2术后护理4.2.1术后一般护理术后加强解释,精心护理,鼓励患者早期配合医护人员翻身,多饮水,多吃清淡食物并定期冲洗会阴,鼓励老年患者咳嗽、咯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术后经常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等。4.2.2观察固定效果定时检查螺丝有无松动,及时扭紧螺母以保证外固定架对骨折端的牢固固定。4.2.3防止针道感染针道感染是骨外固定术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文献报道,针孔感染发生率可达35%以上。轻度感染者针孔周围皮肤微红、微痛,针孔处无纤维包裹或包
5、裹不严密,时有少量浆液渗出,活动关节时上述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重度感染者,针孔流脓,周围皮肤糜烂,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甚至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被迫拔出钢针。因此,做好针孔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针孔的护理一般术后每3天更换敷料1次,针孔有渗出时需每天更换敷料,术后十天左右针孔皮肤既有纤维性包裹,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的同时用络合碘滴针孔,2-3次/d。同时注意不要把纤维包裹去掉,它可起保护针孔的作用。针孔处皮肤有张力时应及时在张力侧切开减压,一旦发生针孔感染应及时进行正确的外科治疗,并将伤肢抬高休息。同时针孔护理要避免交叉感染。
6、本组发生针道感染5例,通过增加滴络合碘的次数得到控制。4.2.4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足背伸训练,预防医源性垂足形成。要循序渐进,患者耐受疼痛后,可扶双拐下地行走,2个月改扶单柺,可去除固定支架的加压杆部分,后期,估计去除外固定支架的前1个月,可去除其中的锁孔,若X光片示有连续骨痂生长,且塑形良好,则可除外固定支架,拔钉后,将钉道用酒精纱布外敷,并加压包扎3-4d后即愈。5讨论外固定支架具有设计合理,选材讲究,术后允许再调整等特点。固定角度的可调性是骨外固定的优点[1]。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改变固定角度,实施了早期
7、的牢固稳定与后期的弹性固定。外固定支架除给骨折端恒定生理应力以增强断面间的摩擦力,增加固定稳定性,缩小新生骨细胞的爬行距离外,由于不加用传统外固定,术后第2天待疼痛减轻即可进行伤肢的功能锻炼,使骨折端不断获得间断性生理应力作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激发骨折端新生骨细胞生长。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有重要意义:①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②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或粘连等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