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55516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禅宗美学对宋代陶瓷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禅宗美学对宋代陶瓷的影响禅宗美学对宋代陶瓷的影响一、什么是禅宗美学 禅宗为汉传大乘佛教重要的构成流派之一,主张自悟明心、入定参禅,参即是破,意为透彻解析,故曰禅宗。佛教东传后,禅学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禅宗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和推动。虽是通过达摩祖师由天竺传至中原,但禅宗思想在隋唐之后便更多的结合中国本土的传统儒道思想相融合,发展成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特色的中式禅宗文化。因此可以说禅宗思想是产生于中国,塑造于中国。这个立场独特、主旨鲜明的思维模式所表现出的强调因果辩证的主旨概念和思想体系,循序渐进地渗透着中国的艺术创
2、作和文化沉淀,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人文精神的特色。 唐宋时期崛起的禅宗美学,又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美学及艺术思想。传统的中式美学在意识形态上体现的尤为复杂化,但可以简单的规划为四类美学:禅宗美学、楚骚美学、道家美学、儒家美学。若把中式美学形成的开端视为儒家美学的话,那禅宗美学则奠定了中式美学完整理论和成熟概念。就表现形式而言,涉及多个艺术理论和文化创作领域,如:绘画、书法、雕塑、陶瓷、音律、诗歌、戏曲、小说本文由.L.收集整理、建筑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意识形态的文艺作品在那个时代无不受之
3、影响,而禅宗空灵飘逸的审美理念和追求极大的拓展了中式美学的思维领域,因此禅宗美学是构成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学之所以可以称之为美学,是对美极致的追求。而禅宗美学更是将这种美提升至另一种高度。所谓禅是达到的一种状态和境界,是站在一个不同视角来看待对存在事物的理解,不单方面停留于表面,是对审美的终极透析。《坛经》有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边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禅宗强调心性的状态唯我、悟我是明心,本我、自我为见性。而超然畅逸是其潇洒自若的表现,从由本身散发出一种空灵美、素朴美。 二、禅
4、意元素渗透下的宋瓷 艺术和宗教是共同存在的,互为依托,巫术、宗教被认为是人类艺术的起源之一,禅宗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李立新在《佛教的渗透及其设计史意义》一文中所指出:历史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丰富资料,给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事实: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进行佛事活动,使一部分中国造物设计佛教化,也影响到日常生活用具的纹样设计。同时中国造物艺术对佛教器物的融汇贯通,使佛教器物设计中国化,这几乎改变了汉代以后整个中国造物设计的历史进程。 从最初的原始陶器以来,宗教与陶瓷艺术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故宗教
5、题材自古便成为中国陶瓷的主要装饰题材之一。禅宗是佛教在中华大地上开出的一朵瑰丽奇葩,是宋人普遍接触到的一种宗教思想。因而宋人广泛使用的日用器具,通过视觉和触觉等为人所感知亦可以成为禅的观想物,受到禅宗心物观和顿悟观等思想的介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符合禅宗审美观的一些特征。禅宗对宋人的影响既有直接也有间接影响,从信仰到思想,继而波及生活,因此对审美的理解与认识也带有禅意色彩,所以这种影响是自上而下从人到物的,最终细化体现到了作品本身,包括瓷器生产和装饰纹样以及审美情趣,这也使宋瓷本身继承和结合了禅
6、宗思想意境蕴含的独到美学理论。 (一)禅宗对宋瓷的直接影响 禅宗对宋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器和带有宗教色彩的图案纹饰上,这类作品含有明显的佛教特征,主体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1.纹饰方面:汉魏六朝以来,莲花(瓣)纹、宝相花、联珠纹等具有明显佛教意味的纹饰图案在陶瓷器皿上层出不穷,采用了刻划、浮雕、贴塑等多种表现手法。唐代以前这些纹饰主要装饰在具有宗教或神圣意味的鼎、炉、尊等瓷器上,另外碗、盘等器皿上亦较常见。唐宋以后这些纹饰则日益普遍,几乎出现在所有日常使用的器皿之上,如瓷瓶、壶、盒、碗、枕、炉、杯、盏、盘等
7、。 2.瓷塑方面:宋代以前,佛像较少见,具有佛道宗教意味的常见的是陶瓷明器、俑、谷仓等;宋以后,不仅明器、俑和魂瓶不减,佛像、观音像、罗汉像、供养像、坐禅像等也大量出现。 3.瓷法器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佛教专用法器和器皿日益丰富,到宋代已经是十分完备,如:陶瓷净瓶、法螺、香炉、香球、香盒、花瓶、烛台、宝瓶、如意、佛坛、佛完、水器、饭食器等一应俱全。 (二)禅宗对宋瓷的间接影响 1.釉色方面:以青、白、青白等温润如玉、轻灵淡雅、沉静内敛、富于理性美、虚无空灵美的色泽为主。宋代青白瓷大都采用刻、划花和印花为
8、装饰手法,这种含蓄的装饰手法与青白瓷淡雅的色泽相得益彰,进一步增添了青白瓷的韵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禅宗于相而离相的意境观。 2.造型方面:由唐代的丰满华丽转而变得轻巧挺拔、精巧实用。从出土的宋代陶艺瓷种来看,可以观察到宋代初期的青瓷延续了前代的风格:大口、深腹、饼足。而到中晚期,饮茶之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人们对于陶瓷的要求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加上来自经济、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