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质疑问难 放飞学生思维

引导质疑问难 放飞学生思维

ID:24335901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引导质疑问难 放飞学生思维_第1页
引导质疑问难 放飞学生思维_第2页
引导质疑问难 放飞学生思维_第3页
引导质疑问难 放飞学生思维_第4页
资源描述:

《引导质疑问难 放飞学生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导质疑问难放飞学生思维  【摘要】  小学生学习语文,应该具有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必须有目的的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意识,教他们学会质疑问难的方法,并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加以强化,形成能力。  【关键词】  引导质疑培养能力  古人云“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做事要多思考,多总结才能把事情做好。小学生学习语文也是一样。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尚未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和质疑能力,要让他们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  一、寻找“疑”点,引导问疑  亚里士多德曾

2、说过:“思维总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逐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疑”点,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的“个性”4特点。比如,可以从课题发问,从标点符号和词语的特别用法方面发问,从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义方面发问,从句子和课文内容本身前后有没有矛盾方面发问。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努力培养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使他们明白多疑多问是好学深思的一种良好学习品质。在预习中要让学生提出并讨论通过学习还没弄懂的问题。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要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凡是学生有可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  二、鼓励质“疑”,激趣解疑

3、  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贫乏,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提出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带有肤浅性和片面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鼓励、肯定,保护他们乐于发问的兴趣和热情。应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达到深刻性和理解性。如有位教师教二年级的《台湾的蝴蝶谷》一文,读完全文,教师对学生说:“从前是老师问学生,今天谁能从课文中找出问题问老师呢?”这个问题一提出,顿时像油锅里撒了一把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有疑了,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这位教师又进一步引导:“你们提的问题很好,老师梳理了一下,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旁边了,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替老师解答,老师给他奖励

4、。”于是,学生们又跃跃欲试。一堂课,就这样在质疑和答疑的过程中结束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们学得主动。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质疑:一是把握中心深入思考质疑;二是结合上下文提问;三是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质疑。凡是通过努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教师必须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千万不能包办代替。4  质疑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点。因为学生的理解力、知识面各不相同,因此他们质疑的层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那些肤浅的问题,切忌武断,更不能讥讽嘲笑,相反,要毫不吝啬地鼓励和表扬,以保护他们可贵的质疑积极性。只要不断地给予学生鼓励,并循序渐进

5、地诱导,学生就会不但乐于发现问题,而且还会善于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你会看到他们在思维中闪耀着灿烂的火花。  三、深度引“疑”,深刻释疑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学生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还要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才是一堂好课的标志。因此,一位好的教师总是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不断地提高质疑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释疑能力同时得到提升。  现代心理学家把质疑分为理解性和怀疑性两个层次。理解性的质疑属于浅层次的,即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思、查、问等手段进行释疑,这是理解的加深。如在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有学生提问:“‘人们还是向着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

6、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句话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呢?”这个问题问得深刻,让学生们能透过这句话去感受文章的中心。  但是,仅仅学会理解性的质疑是不够的,还要能够学会进行怀疑性的质疑,从而达到质疑的最高层次。怀疑性的质疑是对课文内容、表现手法等的怀疑或否定式的质疑。如有位教师教六年级的《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质疑:“从我们的周围情况看,人们生活得越现代化,对地球的破坏越大,这样看,人类不应该再进行科学研究了。”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否定。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更进了一层,理解也更深了一步。课上完了,学生的问题却更多了,学生的学习也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4  综上所述,

7、教师教会学生质疑问难,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飞思维的翅膀,让学生自己学习和发现知识,开拓和创造新的知识领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于永正.我教一年级  【3】陈录生,马剑侠主编.心理学教程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