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13079
大小:1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阅读教学中高效设问策略浅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中高效设问策略浅谈阅读教学中高效设问策略浅谈阅读教学中高效设问策略浅谈阅读教学中高效设问策略浅谈江苏海安县曲塘镇章郭小学(226661) 毛金梅[摘 要]目前,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导致整个课堂杂乱无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切合学生需求处设问;要设置问题坡度,循序渐进地进行设问;要依循语用需求,在言语训练处设问。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关键词]阅读教学 设问 效率[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2、015)28-026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已经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对话”式教学。一些教师对这一新理念缺乏认识,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学生要么在是非中判断,要么在有限的条件中选择,而真正涉及学生思维意识的问题却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要么不用思考就直接作答,要么就索性沉默不语,导致整个课堂显得杂乱无章。阅读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的高速通道,更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有效推手。那如何才能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呢?一、把握认知起点,高效设问在于切合需求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课堂
3、的主体。任何教学环节都必须考量学生的起点和认知需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但不少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他们对问题的设置常常凭借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以教师的问题替代学生的自主设问,从而使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和问题的指向,在整合学生问题中设计出既契合文本价值主旨,又符合绝大部分学生需求的核心问题。例如,在教学《金子》一文时,教师翻阅了学生在自学预习单中的问题,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主人公能够在别人不能挖到金子的地方致富呢?显然,
4、学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弗雷特能够及时变通,调整自己计划这一重要策略缺乏基本的认知。于是,教师迅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借助这一核心问题不断指向文本的内核,感悟文本的内涵。二、设置问题坡度,高效设问在于循序渐进有效的问题设置必定是具有坡度的,即引领学生从易到难、自浅入深、从简到繁,在步步为营中逐步走向文本内核,使学生的思维走向高潮。否则,试图一口吃出个“大胖子”,只会让学生的思维短路,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例如,在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时,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
5、的难度,而教师却“不解风情”,在教学之初就直逼文本核心:“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忠于职守的?他心中的做人之道又有哪些?”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热情瞬间消失了大半。试想,学生还没有对文本的故事以及人物的行为有丝毫的体验感知,就试图直抵人物内心深处,学生自然就会无所适从了。再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时,教师紧扣“樟树”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学生先是紧扣外形,感受到樟树的“蓬蓬勃勃”;接着,从樟树特殊的香味,体会其“惧虫”的品性。在这基础上,教师顺势设问:人们都喜欢在樟树前合影,难道仅仅是因为
6、樟树的蓬勃生机和特殊的香味吗?这一问题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樟树转移到人物上来。此时,教师出示宋庆龄的生平资料,并要求学生将资料与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对照。在有效比照中,学生感受到宋庆龄坚贞不屈、不与敌人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真正感知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由这两个教学案例来看,教师只有在核心主题下层层剥笋,环环紧扣,才能让学生在不断地跳跃下摘到果实,实现对文本教学内容的有效突破。三、依循语用需求,高效设问在于言语训练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并在品析内化、积累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
7、力。受传统教学中过于关注文本内容陋习的影响,很多教师仍旧将问题的设置指向对文本内容信息的提取上。因此,教师要树立“为语用服务”的问题设置理念,提出问题不能仅仅为了理解课文内容,而要为更好地感知文本形式、进行语言训练服务。在中年级段,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借助问题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呢?就拿《剪纸的学问》第一课时的教学来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紧扣文本的脉络与结构进行内容的概括,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课文一共讲述了几次到大伯家的桃园去?分别在什么时候?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
8、书。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每次去拜访,桃园都有着怎样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容,紧扣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行串联组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以针对文本内容的问题起头,在学生进行信息收集、整合与处理的过程中,为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提供帮助。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体现鲜明的指向性。只有这样,教学才能逐步从内容走向言语能力表达层面,为学生的言语表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