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99736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从中医角度对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分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中医角度对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分型 反流性食管炎在消化内科临床较为常见,患者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发生炎性损伤,发生狭窄、出血、穿孔等病变。西医治疗原则为控制反流、缓解症状,主要给予抑酸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1]。笔者从中医角度对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进行辨证分型,并根据辨证结果施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反胃、恶心、嗳气、泛酸、吞咽障碍等临床表现。研究对象剔
2、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恶性肿瘤或疑似恶变者,精神病者,未成年人。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组,A组38例,为肝胃不和证,症见胸脘灼热、疼痛,痛连两胁,情志不舒时加重,泛酸嘈杂,不思饮食,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弦。男16例,女22例;年龄28~63(47.24±6.35)岁;体质量48~82(61.75±7.13)kg;病程1~5(2.82±0.76)a。 B组35例,为脾胃湿热证,症见胃脘灼热、疼痛,迁延难愈,吞酸欲吐,口
3、苦纳呆,大便溏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男15例,女20例;年龄25~62(46.86±6.28)岁;体质量47~83(62.05±7.22)kg;病程1~6(2.68±0.80)a。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A组给予疏肝和胃法治疗,处方组成包括: 柴胡10g,郁金10g,陈皮6g,枳壳6g,白芍15g,香附10g,川芎10g,厚朴10g,旋覆花10g,代赭石(先煎)30g,甘
4、草6g。 B组给予清热化湿法治疗,处方组成包括:竹茹10g,清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0g,薏苡仁30g,厚朴10g,栀子10g,黄芩10g,蒲公英15g,旋覆花10g,代赭石(先煎)30g,甘草6g。 上药均为每日1剂,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发物、咖啡、可乐、酒精性饮料等。 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胸骨后烧灼、疼痛、泛酸等临床症状消失。内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炎症消失;溃疡或糜烂面愈合
5、;病理诊断为正常黏膜或有少量炎性浸润。有效:胸骨后烧灼、疼痛、泛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有轻微不适感,内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炎症基本消失,或仅见黏膜轻度小面积红斑;溃疡或糜烂面愈合,愈合处可见轻度红晕;病理诊断有少量炎性浸润或上皮再生。无效:临床症状和内镜检查结果未见好转或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6、 2.2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胃连接部位的抗反流功能障碍所致的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引起的炎症反应。当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时,形成Barrett食管,是癌前病变之一,具有迁延难愈的临床特点。 临床治疗以控制反流、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防止复发为主。胃酸、胃蛋白酶是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攻击因子,因此减少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可明显减轻食管黏膜损伤。有研究发现西医治疗反流性
7、食管炎后的复发率高达80%以上,一般均需长期维持服药以巩固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促动力药物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抑酸药物可导致细菌感染、消化吸收不良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中医学理论将反流性食管炎归纳于吐酸反胃嘈杂噎证胸痹食管瘅等范畴。其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胃气宜降,使糟粕下行,脾主运化,脾气宜升,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全身。脾与胃相表里,一升一降,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受纳运化水谷之生理功能。脾胃升降失司,中焦气
8、机阻滞不畅而致食管炎。肝失疏泄,肝气逆行于胃,也可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本研究中对肝胃不和证患者实施疏肝和胃法治疗,方中以柴胡、郁金共为君药,以增强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效;陈皮、枳壳行气理气、降逆消胀;白芍养血柔肝、调和营卫;香附理气解郁、消积止痛,对气血不和之胸胁胀痛效果较好;川芎辛香温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又入血分,为血中之气药;旋覆花、代赭石相伍,降气消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