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热证用热药的体会

浅谈实热证用热药的体会

ID:24284627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浅谈实热证用热药的体会_第1页
浅谈实热证用热药的体会_第2页
浅谈实热证用热药的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实热证用热药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实热证用热药的体会【】R254.5【】A【】1672-3783(2011)11-0313-01    古今医家对实热证是否可用热药治疗众说纷纭,从笔者行医二十余年的经验看,如果用得巧,疗效则非常好。对此笔者做了些探索,谨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  一里热雍盛,外卫不通  里热雍盛而卫分无汗的证候,常需在清泄攻下中少佐辛温宣发之品以助清解。此类病人表里俱热、三焦火盛、壮热无汗、面赤目红、鼻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甚至谵妄、鼻衄或发疮痒肿毒,舌红、脉洪数。治法除清热解毒或通腑泄热外,笔者还常根据身热无汗和

2、卫表不通的情况,适当配以辛温发表之品,使邪火随汗外达。正如《宣明方论》中的防风通圣散,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治:风热雍盛、表里俱实,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晕眩、目赤肿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并治疮疡肿毒、肠风庤漏、丹斑瘾疹等。本方为解表、清热、攻下三者并用之方。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为辛温之品,使风邪从汗而解。又如《外台秘要》中的石膏汤,主治:伤寒里热已灼、表证未解,症见壮热无汗,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昏谵语,或有发斑,脉洪数。方中配麻黄、淡豆豉辛温之品发汗解

3、表。  二里热雍结  《金匮要略》中薏苡附子败酱散,主治:肠痈。取用附子产热,助薏苡仁以散寒湿,并藉以行郁滞之气,以达雍散结之用。《丹溪心法》中左金丸重用黄连苦寒泻火降逆,少佐吴茱萸辛热开散郁结以治胃热之痛。在热闭夹秽浊之气,用苏合香丸以温开,取得很好疗效。《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中,有辛温之干姜、半夏开结散寒。笔者认为反佐疗法是用于里热雍结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可在大剂寒凉清泄药中,少佐温热之品以调其阳盛格拒之证。总之,治病要立足眼前,顾及将来。对于各种里热雍结之证,无论有无格拒现象,皆可用热药,疗效满意。  

4、三取药物之功效运用  取药物功效,不顾其热,如麻杏石甘汤主治肺热之喘,取麻黄为平喘要药而用。《宣明论方》中,桂芩甘露饮为祛暑清热、化气利湿之方,方中官桂助下焦气化。临床中不论取药物之性,还是配药物之用,在体内都会发生作用,常因用药巧妙而收效甚捷。  四因人而异用药  由于个体差异,药物的作用亦会产生不同效果。笔者认为阳气不足之人,在热证中都应以热治热。平素脾胃阳虚或肾阳不足之人,外感风热,在治疗时要使用温补之品,单用辛凉发散或苦寒清里,往往会损伤阳气,使热势缠绵不已,病久不愈。  五驱邪气之需用  《金匮

5、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痰饮病人在有热象时也要注意用“温药和之”这个原则,才会取得疗效。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不仅痰饮病是这样,瘀血证亦应当以温药和之。因血属阴类,无阳不适,遇寒而凝。所以,寒凉是会加重痰饮和瘀血的。凡是病邪本身需要使用温法者,遇有热症都应当重视使用以热治热之法,忽视热药的运用,往往会为今后造成种种麻烦。温邪也属于这种情况,寒湿宜温化,湿热宜清泄。总之扶助阳气对某些慢性疾病有很大益处,故在临床用药中切勿轻易伐阳。  单位:033600山西省兴县人民医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