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78541
大小:6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轮状病毒胶体金检测法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结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轮状病毒胶体金检测法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结果分析刘涛(云南省鹤庆县人民医院儿科671500)【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uirus)病原学胶体金检测法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148例临床诊断为秋季腹泻的患儿的粪便进行胶体金检测法,(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分有限公司提供)进行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148例临床诊断为秋季腹泻的患儿中有125例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4.3%。结论: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只有快速、方法简单,价廉、特异性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
2、词】轮状病毒胶体金法婴幼儿秋季腹泻【中图分类号】R723.ll【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270-01婴幼儿秋季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季节性流行性疾病,多见于两岁以下婴幼儿,尤以周岁以内婴儿多见,约80%以上患儿是感染了一种外形似车轮的“轮状病毒。”所引起的肠炎。是目前仅次于呼吸道疾病的儿科常见及多发疾病,根据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结果分析,木病所引起的肠炎乂称婴幼儿秋季腹泻。大多起病急,病情重,出现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呕吐多,腹泻频,排蛋花汤样便,常伴有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絮乱等全身症状。在基层
3、医疗机构对木病缺乏认识及缺乏特异性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导致诊断和治疗的盲目性,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破坏了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使腹泻迁延或加重。给患儿造成较大的危害甚至死亡。我院儿科于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共诊治148例临床诊断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患儿,对患儿新鲜粪便采用胶体金法进行轮状病毒(RV)病原学检测,其中阳性125例,阴性23例,阳性率为84.3%。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148例均为我院儿科2008年3只至2012年8月秋季腹泻流行季节所诊治的临床诊断为秋季腹泻的患儿。诊断标准
4、依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大便次数≥5次/日,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脓血。大便常规WBC≤5个/HP或冇少许脂肪球,无RBC及浓球。男96例,女52例。年龄:0-6月31例,6-12月92例,12-24月25例,平均年龄10.5月。合并有发热85例,脱水104例,轻中度营养不良24例,同吋患有佝偻病56例。平均病程4.26天。1.2方法将患儿新鲜粪便收集于消毒小盒内送化验室待检,轮状病毒(RV)的检测法采用胶体金检测法,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奋限公司提供。具体操作由化验室人员按说明书进行。2结果148例
5、患儿中奋125例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4.3%。3讨论人类轮状病毒(RV)为双股RNA病毒,属于呼吸道病毒科,球形,直径约70-75nm,有双层衣壳。内壳为22-24个从内向外壳呈放射状排列结构,犹如车轮状辐条,电镜下完整病毒颗粒如车轮状,故称为轮状病毒。轮状病毒中的A组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又称秋季腹泻,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经呼吸道而致病。潜伏期1-3天,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最长可达6天,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临床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腹泻、呕
6、吐、脱水、电解质紊乱是婴幼儿RV感染的主要特征。由于RV可通过气溶胶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患儿常伴有呼吸道症状。常在夏秋季节流行,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对本病缺乏认识,缺少特异性病原学检测方法,滥用抗生素,导致腹泻迁延或加重。我们通过对148例秋季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RV)病原学采用胶体金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率达84.3%。轮状病毒(RV)较难分离,临床上轮状病毒(RV)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各冇其优缺点,比较常用的方法冇核酸电泳,ELISA,电镜等,核酸电泳法结果准确,可靠,但需特殊仪器,操作烦琐,电镜价格昂贵,且受病毒数量的影响。
7、国内较常用的方法有EUSA法,根据云膺等报道,EUSA法阳性率约为71.2%,阳性率较低。为寻找一种阳性率较高,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特异性较高的方法。我们对148例秋季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RV)病原学采用胶体金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率达84.3%。我们认为胶体金检测法据有快速,特异性高,方法简单,价廉的特点。在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诊治中具冇较高的应冇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246-256.[2】吴瑞平、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
8、: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8-1253。[3】云鹰、马青山、石军等,轮状病毒肠炎病原学三中检测方法对比与临床关系的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1.19(3):163-16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