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

《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

ID:24276857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_第1页
《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_第2页
《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_第3页
《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_第4页
资源描述:

《《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的文章,其文章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⑨,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

2、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东坡居士(著)  译文:  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虽会有些劳累,但

3、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  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天哀嚎。我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减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大城,等到大城筑完,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  注释  ①临朝:指帝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  ②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  ③丁壮:即壮丁,指壮年的男子。  ④即墨:战国齐邑,在今

4、山东省平度县东南。  ⑤大行(hang杭):即太行山,主峰在今山西省晋城县南。  ⑥辍(huan环)辕: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接巩、登封二县界。据《元和志》云:“山路险阻,凡十二曲,将去复还,故日辍辕。”  ⑦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⑧逶迤:斜行;曲折前进。用以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⑨窥:窥觎,指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以窥伺可乘之机。  ⑩征戍:旧称远征和守卫边疆。侵虞:侵犯。  ⑩永逸:永远安逸。  ⑥旦:早晨。  ⑧踣(bó搏):跌倒、倒毙。  应候:顺应时令。  ⒀岁:每年,年年  启示:  【这

5、则寓言教育人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注意眼前利益,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才会做到福国利民。】齐王看到筑大城防御敌国的好处,却没有想到筑城会给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所以艾子借雪中饿民的故事讽谏齐王,不要只看到将来的好处而不惜把人民都折磨死。那样,所谓将来的好处,便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顶多也不过是望梅止渴罢了。  寓言采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双层结构”法,使作品形散神聚、画龙点睛,鲜明而突出地展现出寓言的义理。小故事是平凡的、偶然出现的,但它却深括了大故事大事物的必然实质,成为大故事、大事物的灵魂之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