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70788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关于学案编制和使用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学案编制和使用的几点思考唐军祥(绵竹实验学校绵竹618200)【摘要】:木文试图从灵活使用学案,把学案的使用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彰显结合起来,把问题探宄与问题生成有机结合起来两个方面谈论集体备课模式下教师编制和使用学案的问题,试图剖析教师应从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中体现教师风格和建设高效课堂。【关键词】:学案编制和使用教师特征有效课堂我校“四步一体”课堂改革引进了一个新的词条:学案。这个概念大概有别于平H里大家精心编制的,带有明显个人认知特征和教学风格的教案。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学案: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2、、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仔细分辨,大概可以理解为:教师编制,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因而学案木身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或许正因为学案“导学”的功能,毋庸置疑,所有进行新课改的教师都发现了学案编制的重要性。没有学案,无以成学;没有好的学案,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学习。这里的“好”,也许不单纯是依据了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而成的学案,大抵这个问题应该己经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得以发现和解决。或者,学案编制中应该体现的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
3、,层次化原则,我们随手拈起一份学案,都能够从里面找到它们的蛛丝马迹。比如我校“四步一体”课改学案就分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和反馈补救四个模块,语文学案前面还特意增加了一个“资料助读”的小版块,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但是否大家以这个凝聚了备课组集体智慧的学案为蓝木,就都可以在不同的班级中、不同的学生群体里复制出相同的学习效果?或者有时我们是否还会发现学案朿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教学过程僵化凝固,甚至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在学案使用中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我觉得问
4、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依然停留在教学案的思维层面上(以前是教文本),是否能让学案真正“生动”起来。首先,教师应该灵活使用学案,要把学案的使用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彰显结合起来。学案是备课组共同劳动成果的结晶,人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注意了细节的完善,注意了共性的东西,就不自觉地把个人的发现、个人的感知剔除掉了。就教师个体而言,这个吋候的学案,其实与先前的教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差别就在于教参重在“参考”,还不能直接转化为教学流程,而学案本身己经是一种成型的教学流程了。如果不能打上教师个人关于学案、关于文本认
5、知的烙印,如果不能打上个性一一教师对文本的独特感知(体验)以及传递这种感知的方式(风格),学案也会成为一剂“毒药”,慢慢添加的就是教师惯和思维上的惰性,这一点,对新教师成长弊大于利。新课改强调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冇的吋候对于文本的独特感受,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己去体会、去讲解却没法实现的东西,教师多讲一点,也许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渲染气氛,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我校梁靖老师在讲解《春酒》这篇课文(获绵竹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时,通过迁移,用余光中的《乡愁》去设置意
6、境,让学生理解《春洒》中作者琦君的思乡情怀,学生情感认知豁然开朗,课堂高潮就此出现。这-点,单纯让学生去做,是实现不了的。因此,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的学案,放在不同的班级里面,是否也砬该根据不同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加以变化,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也决定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持续性、坚固性。教师语言或精练,或丰富;教师言语或朴实,或风趣;教师情绪或端庄,或热烈;教师态度或严肃,或亲切。这些都可以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大可不必因为新课改而排斥在外,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应在
7、学中潜移默化地锤炼,在课堂中坚定不移地磨砺。其次,教师应该灵活使用学案,要把问题探究与问题生成旮机结合起来。问题设置是学案编制的核心,因为学生的自主学4人多是围绕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我这里用了一个词语,叫“围绕问题”,而不是“发现问题”。因为问题在老师编制学案吋,已经“发现”了。学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么自己动手,要么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并II把它们以成果的形式展示出来。我一直以为这样一来,学生慢慢会很疲倦的,因为问题就在那里放着,这堂课就这样了,了无新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是兴趣之源
8、,是获知之因。学案是可以改变的,这不单指学习的顺序,也包括问题的设置。我以为一份好的学案,应该是意犹未尽,应该是给了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的线索。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己知学案,利用课堂反馈,善用追问和启示,“生成”新问题,从而让课堂走出并II高于学案预设,这也属于一种建构。一份好学案,有学生利用己知认知解决的表层问题,它可以培养学生惯。有学生需要合作讨论解决的深层问题,它可以培养学生兴趣。一堂课,有己知的领域(预设)需要我们去耕耘,冇未知的领域(生成)需要我们去发现,这堂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