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

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

ID:24249390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_第1页
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_第2页
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_第3页
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_第4页
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闽粤赣三边地区位于江西的东南部、福建的西南部、广东的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也是北方人民南下进入广东、福建重要的交通路线。传统中国历史的发展,政治社会方面每每出现周期性的危机,呈一治一乱的循环状态;经济文化的区域格局方面其重心不断的东徙南移。闽粤赣三边地区在纵横交错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是接纳北方战乱难民和中原文化的区域,又是把这些外籍移民和外来文化封闭起来的区域。因此,在明清时期,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社会文化。另外,闽粤赣三边虽不滨海,但距离并不远,能感受到海洋文化的气息。所

2、以,近世中国社会转型中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与本地区有密切的联系,如客家人发动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共产党在这里搞土地革命等。那么,在本地区社会历史结构内部肯定会有诸多独特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历史发展中会有某种独特的“深层结构”。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以清未民国为时段,选择江西东南、福建西南几县为区域,通过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的内在关联来揭示本地区社会历史发展中某些深层次的东西。一、地貌与农田景观闽赣边区南部处于武夷山脉南段的东西二边,境内群山绵延,丘陵起伏。以瑞金、寻乌、武平、长汀、上杭为例。瑞金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

3、占全县总面积的20.1%,500米以下的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75.2%,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7%(参见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北京:中央二、地形、水文与水利工程闽赣边区南部是赣江、韩江、东江的源头,地形地貌状态已如上述。境内河网稠密,但多是山涧小河小溪。如瑞金县:境内河流252条,总流程1850.6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o.76,但较大河流仅有绵江、九堡河、万田河、梅江(参见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北京:中央三、社会生态结构与农具系统有研究生产力的学者指出,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其实生产工具也应

4、视为一个系统,它不仅与一定的生产对象相联系,而且也与一定的生态、社会条件相联系。首先,从社会经济结构来看,清末民国闽赣边南部地区仍然是一家一户为单位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经济实力也十分有限,加之当时社会动荡,乡村残破,无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新式农具。诚如《中共闽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日刊》(1930年7月)所说:“闽西的农村经济,还是小农经济,种田不是用机器,而是用手,肥料不是用化学制造,而是用猪粪、人粪、狗粪来代替,灌溉方面,也没有机器抽水机,因此,每个农民只能耕二三十担,不象西洋一人可耕几千万亩的大农场

5、经济”(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77页)。这样,清末民国闽赣边南部地区仍然沿用传统农具。计有:耕作用的木犁、铁耙、木辘轴、锄头、铁砸、田刨、钉齿轧、田刀、秧盆、畚箕、耘田耙;植保用的木板夹打稻苞虫、竹竿梳开稻卷虫苞;收获用的禾镰、禾锯子、禾桶、谷围、谷箩、谷箕、谷筛、禾笠、谷笠;加工农副产品用的土砻(谷砻)、水碓、旱碓、石磨、水碾、水磨、风车、米筛、糠筛、簸箕;排灌用的龙骨车、筒车、戽斗;运输用的独轮手推车等。这些传统农具主要由人力

6、操作,少数用畜力或水力带动(参见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北京:中央四、气候条件与耕作制度闽赣边南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境内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本地区因为多山,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以瑞金县为例,年平均气温为18.9℃,通过5℃保证率80%的年积温在5100℃一6650℃;之间,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838.2℃,多年平均降雨量171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在280天左右。平原与山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参见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北京:中央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探讨了闽赣边南

7、部地区地形地貌与农田景观、地形水文与水利工程、社会生态结构与农具系统、气候条件与耕作制度、稻作农耕与水土五个问题。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一是本地区清末民国的稻作农业受制于本地区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本地区稻作农业发展的历史也是生态的历史。稻作、生态、社会之间是一个复杂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经过反复磨合,己构成了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稻作一生态一社会系统。.二是稻作农业是本地区的主要生业,经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它是与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发生在本地区的其他事件势必也与生态环

8、境有密切之关系。我们知道本地区是著名的客家发源地和聚居地,明清以来发生了一系列与本地区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农民抗租佃的斗争、客家人发动太乎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共产党在这里搞土地革命等。我们要深入理解浮在表层转瞬即逝的事件时,必须深入到本地区社会历史“深层结构”内部。三是通过本文的研究可更深一层地思考谁创造闽赣边南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