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代皇陵陵寝空间

浅析汉代皇陵陵寝空间

ID:24241922

大小: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浅析汉代皇陵陵寝空间_第1页
浅析汉代皇陵陵寝空间_第2页
浅析汉代皇陵陵寝空间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汉代皇陵陵寝空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汉代皇陵陵寝空间  :汉代皇陵因袭秦制,有所简化,也有所发展。汉代皇陵分为西汉皇陵和东汉皇陵;两汉时期的皇陵建造、陵寝制度等因地域环境、统治观念、文化发展的不同而不断发展变化。  关键词:汉代;陵墓;空间  :K878:A:1005-5312(2012)15-0089-01  一、汉代皇陵概况  汉代帝陵(图1)营造之规模与制度如下:陵园方七顷,陵山方中(陵基)一顷,或方百步至四十布;陵高十二丈以至二十丈;玄宫深十三丈,明中高丈七尺,周二丈,堂坛高三丈;明中置梓棺,四围固以柏心,由此通东南西北四

2、门,称四羡,门内藏大车六马,金宝米谷,鸟兽及祭器明器等;棺椁皆以石制;玄宫深五丈,前堂方丈八尺,后堂方丈五尺,角广六尺;四羡门皆置剑户,设伏弩伏火,以防盗掘;陵之四周,筑垣四出,为司马门,垣内建石室寝殿,置钟虡,垣外堤封田若干顷;坟丘之外余地为西园后陵,余地为后宫嫔妃;于陵侧另起陵邑,徙天下高貲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以实之,其户口有多至二十七万人者;徙将车尉侯及诸功臣之家于陵园,以资保卫;设奉常太常官以管理陵园,以宫女及后宫贵幸者守陵;陵丘之上,设置寝殿,供帝起居衣服,以象生人之具。  二、西汉皇陵  

3、西汉诸皇帝陵园均仿都城制度营造,各陵园建有城垣,四面正中辟门,一般都是东门和北门比其余两门高大。  以汉武帝茂陵为例。茂陵是西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帝陵。陵园四周建有城垣,平面呈正方形,墙基宽5.8米,陵墙边长430米。四面正中辟阙门,阙的残高3米左右。陵园的正中央为封土,茂陵封土为正方形覆斗状,底部边长230米,顶部边长40米,高46.5米。茂陵封土四面正中位置各有一条墓道,平面均为梯形,墓室平面呈亞字形。    西汉诸帝陵的地下结构应是木椁式墓室,并有黄肠题凑之制(图2)

4、。所谓黄肠题凑实际上就是用柏木块垒成的一道厚木墙,它由大约15800余根黄肠木组成,这些木条的一端都朝向墓室中心,从墓室中心所见四壁都是黄肠柏木头。整个墓室由墓道、甬道、内外回廊、黄肠题凑、前室、后室等级部分组成。黄肠题凑位于墓室的正中,平面为长方形,南部留门道,与甬道相接,门高3米,总宽3.6米,其上有鎏金铜铺首衔环。  三、东汉皇陵  东汉明帝推行的上陵礼,不是献食于原陵,而是一种正规的礼仪活动。这种墓祭活动被赋予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与上古乃至西汉原有的上冢、上陵之礼及所谓祭墓有本质区别,是载入

5、国家祀典的重要政治活动。  东汉皇陵建筑和埋葬制度与西汉时期相比趋于简化。西汉帝王厚葬多藏的问题在武帝以后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宣帝、元帝以后墓葬中陪葬马车日渐减少,乃至消失。东汉陵园四周的建筑不筑垣墙,改用行马。通往陵冢的神道两侧还列置成对石雕。东汉开创了在神道两侧建置石雕生的先例,更进一步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一建制为以后各朝所沿用并发展了。东汉帝陵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黄心为椁的制度,多用石头砌建椁室,称为黄肠石。  《古今注》对于东汉晚期前诸帝陵制度的记载,其书云:光武原陵,山方三百二

6、十八步,高六丈六尺;垣四出司马门,寝殿、钟虡皆在周垣内。提封田十二顷五十七亩八十五步。冲帝怀陵,山方百八十三步,高四丈六尺;为寝殿、行马四出门,园寺吏舍在殿东。提封田五顷八十亩。  四、结语  汉代帝王的陵墓和陵寝制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密切相关,不仅反映意识形态上的礼制习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而且为后人展现出陵墓结构与形态、材料、空间关系的问题,是一门极具研究意义的重要课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