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8565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4
《浅析汉代服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中国服饰史》期终考察论文《中国服饰史》期终论文——浅析汉代服饰学院:社会学院班级:093班学号:09163116姓名:张秋霞5 《中国服饰史》期终考察论文浅析汉代服饰【摘要】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朝确立的,汉代服饰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发展完善,主要表现在随着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独具风格特色的汉代服饰文化。研究汉代服饰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浓厚的汉代服饰文化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关键词】汉代服饰基本特征风格经济政治文化一、汉代服饰的基本特征和风格(一)汉代服饰基本特征第一,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即用“袀玄,长冠”。当时的长冠是指汉高祖采用楚制之冠,名为刘氏冠或长冠,把它定为祭祀大典上通用的冠服。一般官员还要穿禅衣,又名“祗服”。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长冠服"。皇后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绀色,下裳用皂色。皇后的蚕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缥色。汉文帝当政时比较俭朴,自己穿黑色丝织衣、皮鞋。一般官员要穿禅衣,又名"祗服"。在西汉时期二百年之中,服饰实行"深衣制",它的特点是象蝉一样的头冠、红色的衣服、象田字状的领子、戴玉、红色的鞋。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缝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要缘黑色边,作为朝服的中衣,需缘红色边,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服饰总称"禅衣"。禅衣是单层的外衣。禅衣里面有中衣、深衣,其形与禅衣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区别在于内穿和外用。官员在上朝时都要穿黑色禅衣。禅衣是单层的外衣。朝服用黑色,做为祭服,限用红色镶边。从形式上官民服用无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第二,汉衣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两种:一为"曲裾禅衣",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一为直裾禅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到东汉,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了,一般为直裾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这种服式既长又宽,从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具体表现表现为以下两方面:(1)汉代男子曲裾深衣汉代的男子的服饰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子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了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经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2)汉代妇女襦裙5 《中国服饰史》期终考察论文上襦下裙的女装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的。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饰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知道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第三,汉代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二)汉代服饰风格1.浪漫浑朴的整体效果汉代服饰整体风格效果受楚文化和秦文化的影响。如果说楚文化的特色是浪漫与肆虐,那么秦文化的风格便是浑朴与谨饬。具体说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服饰带有更多的楚文化色彩,但也表现出秦文化的通俗风格,反映了“汉承秦制”的特点。这两种造型样式代表了汉代服饰的初期风范。2.壮阔豪放的造型风格汉代经济的发达和纺织技术的进步,使得服饰造型变得积极开拓,显得豪气大方。从汉代的袍服和襦裙可以看出,形制大气的汉代服饰附着在不同的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造型大气豪放,令人浮想联翩。这样的风格的形成为中国服饰艺术在下一时期的完全成熟和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唯美华丽的装饰艺术汉代国力强盛,经济的稳定,人们对穿着打扮要求愈来愈高,衣冠装饰日趋华丽。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服饰及丝织品中可以看出,服饰的装饰图案非常生动、华丽、这些服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奢华、庄重、大气,形成了汉代特有的装饰风格,具有唯美、华丽的特点,也反映了汉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来看,汉代着衣有以下一些特点:汉服风格独特,同秦基本相同,出现了袆衣,直裾,曲裾,腰身紧果下摆呈大喇叭形,领以露出三层为风尚。着外衣时,由于领大且弯曲,有人称这种交垂的领型为“古者文领”;着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着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袖宽为一尺二寸;衫无袖;着裘毛朝外;腰带极为考究等。我们从一些出土文物中,常见到汉代陶俑,有女奴仆,也有男扫地夫和牧羊人。以长衣覆地不露足为多,服装宽大,袖子端立或双手摊开或作握物姿势,也有的微露双足。女人一般在头后挽髻,形象端庄持重,敦厚朴实。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织绣技术相当高明,华美的纺织物成为西域诸国的最爱。刺绣在汉代是民间妇女普遍掌握的手工艺术,在服饰文化中不仅是装饰美化的手段,更是妇女们表达爱心和情感的最佳方式之一,在生活用品如香囊、手套,甚至靴底、袜子上都能够发现。5 《中国服饰史》期终考察论文二、汉代服饰特征形成的原因(一)经济上: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形成的最重要的商路,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到了东汉初期,中原地区商道线路发达、各地货物往来也更加繁琐,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日益活跃,汉代的社会风尚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装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服装整体发展水平也相应的提高。我们从马王堆出土的大量丝织品生动地呈现出其装饰风格特点,也显示了出汉代经济强盛。而对于汉代国力的具体描述,只需看后世人赋予其的评价——“强汉盛唐”一词中就可以看出汉代的强大,而这对于服装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二)政治上: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影响汉代服饰风格的形成与等级差别有联系,如体现在服饰形制上,主要通过冠帽及配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象征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与等级的差别。还有衣服的图案与颜色,龙凤只有皇帝采用,颜色采用也有规定。如在朝服的色彩方面,至汉高祖称帝,虽以五德之说,汉代应为十德,色尚黄。但由于国力匮乏,帝王将相出身草率者居多,皇权思想上未成熟等种种原因,西汉初年并未作严格的服饰规定,服饰上仍然尚黑。服饰图案除了十二章纹样的继续沿用外,服饰作为统治阶级权利与地位的象征,意义更加浓厚了。为此,各种手工业者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在服饰图案设计上更加追求艺术审美价值了。所反映的图案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各种自然物象的变形,而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图案造型的选择上,突出了龙、凤的寓意。这些客观因素,促进了汉代服饰风格的深沉和凝重。(三)文化上:文化影响郭沫若曾说:“衣裳是文化的责任,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也就是说:服饰既是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还表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风貌,反映人们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审美习惯等。它反映了服饰内在的精神涵义,它以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表现出社会的不同形态。同样,汉代服饰除了御寒蔽体,所有形制的特征、纹饰搭配都存在深刻的文化内涵。从汉代服装的整体风格来看,它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浑然一体的凝重美。而这种服装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思想文化有一定的联系。我们知道“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儒家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而汉代装饰正是受到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所有汉代服饰的基本风格都是凝重、宽大飘逸,以此弱化人体线条。这恰恰跟西方服饰文化中强调人体曲线是相反的。5 《中国服饰史》期终考察论文从汉代服饰的局部细节来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纹饰的搭配。纹饰中包含着传统文化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它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例如,汉代服饰纹样中以吉祥图案为题材,便喻示着明显完美之意,以求使用者能迎接顺势与福分,这正是传统纹样哲学思想精神之所在。三、总结汉代服饰风格在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历程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确立了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从而推动了服装装饰风格的变化与发展。“丝绸之路”的打开更是让中国绚丽的丝织品源源不绝地流向西方,让世人皆识中华民族的服饰风采,于此同时也促进了汉代服饰的发展。学习研究汉代服饰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见,让我们了解了典型的汉服文化,同时也使我们的审美眼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参考书目】【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赵超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3】孙云飞历朝历代服饰(上)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10.12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