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学词学句(一)2》教学设计之一

《识字学词学句(一)2》教学设计之一

ID:24240130

大小:16.7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识字学词学句(一)2》教学设计之一_第1页
《识字学词学句(一)2》教学设计之一_第2页
《识字学词学句(一)2》教学设计之一_第3页
资源描述:

《《识字学词学句(一)2》教学设计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识字学词学句(一)2》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看懂图,并能结合图理解句子的意思,认识什么是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水”字,问:同学们谁认识这个字?关于水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1)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泉水是最纯净的。  (3)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  2.观察

2、幻灯片,认识理解字词  3.出示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按一定顺序),学生观察后,指名说。(高山、流水、桥、船……)  4.这些地方水有多有少,有的静静地淌,有的欢快地跑,哗哗地流。人们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结合图画认读:泉水、小溪、江、河、湖、海)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5.学生拼读语文书上

3、的字词,指名领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找出这几个字的特点。认识“氵”旁。  二、自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几句话,勾划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习生字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认识“刂”“辶”“八”,指导书写,认识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重点指导  “泉”下边是“水”不是“小”  “黄”中间是“由”不是“田”  “西”第五笔是“竖折”  “到”第六笔是“提”  “进”先写“井”再写“辶”  3.范读课文,指导朗读问句,认识“?”号。  三、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生字新词。  

4、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  1.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读课文。  2.文中介绍了谁?它们在干什么?(对话)  3.看图学习一、二句。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①什么是泉水,看图找找。(在群山起伏处有一道细细的水流,这就是泉水,泉水是从地下冒出来的)  ②我要流进小溪里,“我”指谁?向哪

5、流?什么是小溪?(两条弯弯的小河沟就是小溪)。  ③指名读前两句。  4.看图学习三、四句,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看图理解“江”:大的河叫江)再指名问答读。  5.自学五、六句,你了解到了什么?从图上找找,海洋在哪里?海洋里有什么?(比海还大的水域,叫海洋)“我们”是谁?“都要”还可以和谁组词,谁说说“都”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试着用“都”说句话。  二、指导朗读全文  用亲切的语气来读(课文中把“泉水、小溪、江河、海洋”当作人来称呼,用“你、我、我们”显得亲切。)  l.同桌对读,分角色读,齐读,练习背诵。  2.观察图,想:泉水、小溪、小河、江

6、河、海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泉→小溪→江河→海洋)  三、布置作业  1.课后2、3题在第1课时完成。  2.课后1、4在第2课时完成。  四、板书设计  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