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ID:24233290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塑造学生美好心灵_第1页
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塑造学生美好心灵_第2页
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塑造学生美好心灵_第3页
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塑造学生美好心灵_第4页
资源描述:

《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挖掘教材人文资源,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塑造,作为教育工,塑造人的灵魂是其最神圣的职责。完成这项使命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方法很多,我们不必舍近求远,中学语文教材就包含有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只要我们用心挖掘,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塑造学生的心灵。  一、唤醒感知和思考,可从课文的“介绍”入手  习惯的

2、课堂教学,讲授“介绍”往往只是围绕“考点”来介绍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籍贯身份、学术著作等等,只是干瘪的要点概括,实在是枯燥无味。其实,有关的许多资料都是宝贵的人文资源,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把资料搜集交给学生,他们可借助幻灯片投影仪展示自己制作的卡片,也能通过真实的人生经历给予学生心灵的陶冶。  我在导入《咬文嚼字》的朱光潜时,布置同学们先搜集人物资料再写百字短评,要求短评针对他的人生态度和治学精神。有位同学这样写道:“朱先生在文革期间挨批斗、写检查、蹲牛棚、扫厕所,受尽人间屈辱,但他在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仍能凝神静气,一心翻译黑格尔的煌煌

3、百万言的巨著——《美学》。如此自拔于现实悲苦之中而不失未来信念,处于困难逆境之时仍勤勉于学术,若非胸襟旷达眼光高远者,若非将生命与学术融为一体、以学术为生命者,决难想象!”其他学生听得入神,也很受感动。有很多学生还把朱光潜的座右铭“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在介绍《赤壁赋》的苏轼时,在同学们阅览过各自梳理的卡片及人物相关生平后,我是这样设计总结的:人生最难忍耐的是寂寞,最难抛弃的是荣华。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

4、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他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在黄州期间,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名言警句。《赤壁怀古》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释放的豪放气势;《赤壁赋》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所展示的飘逸与洒脱,能不让人为之倾倒?学生们为苏轼面对挫折时的达观态度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投入对课文的学习与探究,并很容易地背诵了课文。  因此,从道德教育层面来说,文章所经受的那些

5、磨难和坎坷的经历,以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崇高伟大的人格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资源,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唤醒感知和思考,可从课文的内容入手  比如,《序言》中有培养学生宽容地善待他人、善待生命、善待生活的因素,有培养学生勇于为真理献身的因素,《神奇的极光》中就有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因素,《游褒禅山记》中有培养学生深思慎取、辩证地看待“志、力、物”三者关系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讲到《我与地坛》,更是通过史铁生经过生与死的炼狱的煎熬,对生与死有了彻底的领悟,告诉学生珍惜生命,珍惜今生的所有,启发学生关爱生命,把握人生,做

6、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而现实社会,却有一些青少年轻弃生命,令人惋惜。据报载“天津一16岁的花季少女只因与母亲拌了几句嘴,便服药自杀;上海一个16岁少年,和母亲发生争执,一气之下跳楼身亡;峨眉山崖年年都有年轻人跳崖轻生,或为生活压力,或为失恋殉情。”这些人真是死得不值,然后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悟史铁生的生死观。通过学习,学生对“珍爱生命”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对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组织教学,使课堂上少了教师呆板枯燥繁琐的教学,没有了苍白无力的说教。学生也不仅仅是在单一地接受语文知识信息,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结合在

7、一起,在学习的同时,心灵受到净化,情感得到熏陶,人格也逐渐完善,从而实现了“塑造学生心灵”的任务。  语文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广博而深邃,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充分运用,就能够参与学生心灵的塑造,就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人生、一个有意义的生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