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活”数学

创设情境教“活”数学

ID:24221091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创设情境教“活”数学_第1页
创设情境教“活”数学_第2页
创设情境教“活”数学_第3页
创设情境教“活”数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教“活”数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情境教“活”数学  创设情境教“活”数学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管亚明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需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妙用媒体情境,给学生乐学的氛围  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选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可以达到神奇的效果,营造良好的乐学氛围。  1.电子白板  (1)无限克隆功能。电子白板可以通过拖动文字或图片进行无限克隆。《数字与编码》一课,教师随机拖动屏幕上的几个数字,克隆组成“110”、“119”等数,让学生说知道的信息

2、。白板魔术般的变出许多新数,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把数字组成编码表示信息的过程动态地呈现,学生能感受到数字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屏幕遮盖功能。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白板的屏幕遮盖功能可以创设出猜测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学生在猜测后,教师移除遮盖物揭示答案。让学生经历了“猜测一验证”不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培养了创新能力。在教学身份证的编码时,教师先将编码规则用图片遮盖住,学生汇报时再逐一呈现,验证学生的答案。这不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知兴趣。  2.微视频  微视频声像具备,把它引入教学,将会给学生更

3、多的感官刺激。《圆的认识》通过微视频组织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圆的画法中采用微视频,解说和演示相结合,各步骤连贯、自然,细节演示得清楚,学生看得真切。在验证同一个圆直径、半径的关系时采用微视频,集中介绍量、画、折等不同方法,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3.拍照  学生的操作是需要时间的,汇报时若再到实物展台上操作,(..)就会出现重复劳动现象。如果有多种方法,更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在巡视时,可以用逐一拍下不同方法,学生回答时把连同图片直接放到实物展台上展示。这样省去了学生摆的时间,却能达到同样的视觉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体验的空

4、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1.感受景色美  自然风光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充分利用这些美学资源,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培养其健康的美学情趣。《倍的认识》一课,可以摆放美丽的花朵研究倍数关系。把2朵红花看成一份,红花的朵数不变,蓝花的朵数变了,倍数也发生了变化。红花多开了或凋谢了一些,蓝花的朵数不变,倍数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在两种量的不断变化中开放地研究倍数关系,学得灵活,体验深刻。教师创设

5、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知识。  2.感受人文美  选用学生身边的人文情境,更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师用“活”的例题、“活”的练习,能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在情境中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丰富的内涵,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与编码》一课,展示一组学生从坐车到景点的旅游图片。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编码,不同的信息使用了不同的编码。学生不仅体会到编码的价值,更能感受到生活需要数学,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练习中设计找老师身份

6、证号码的问题情境。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逐一排除,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兴趣深厚。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由教师进行服务性的学习辅导。在编制学籍中,学生对入学年份理解有困难。此时教师出示学生的学号让学生理解,学生更感亲切。  三、创设操作情境,给学生动手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动手、动脑,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倍”这一概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低年级学生知识不成系统,对概念同化又缺少经验,获取概念时会碰到一些困难。理

7、解几个几的含义是正确掌握“倍”的关键。此时教师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表示几倍。学生用圈一圈、画分割线、分开摆放等直观方法,表示出几个几,使“倍”和几个几之间达到融会贯通,正确理解和掌握“倍”,建立“倍”的概念。学生把每份分成一组,这种把具有同一种属性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集合的整体概念,又渗透了集合思想。  四、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着“每次分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