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本公式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

ID:24219973

大小:2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_第1页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_第2页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_第3页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定理、性质、结论知识详解(1)资料整理:四川成都46中蒋昌林一、充要条件:1、,则P是q的充分条件,反之,q是p的必要条件;2、,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p≠>p,且,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p≠>p,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二、绝对值不等式:1、;2、;3、三、复合命题真值表:1、p为真命题,则p为假命题;2、p或q为假p、q都假,其余情况是:p或q为真;3、p且q为真p、q都真,其余情况是:p且q为假。四、指数:(一)指数性质:1、;2、();3、4

2、、;5、;(二)指数函数:1、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2、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以上两种函数图象都恒过点(0,1)五、对数:(一)对数性质:1、;2、;3、;4、;5、6、;7、(二)对数函数:1、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2、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以上两种函数图象都恒过点(1,0)3、4、或六、反函数:(一)定义:若原函数为y=f(x),则反函数就为y=f—1(x);(二)性质:1、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刚好互换;2、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

3、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注:在某个区间上,只有严格单调的函数,才有反函数。七、单调性:(一)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在x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都有成立,则就叫f(x)在xD上是增函数。D则就是f(x)的递增区间。(二)减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在x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都有成立,则就叫f(x)在xD上是减函数。D则就是f(x)的递减区间。(三)单调性性质:1、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2、减函数+减函数=减函数;3、增

4、函数-减函数=增函数;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注:上述结果中的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是要变的,是等号左边两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5、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单调单调性内层函数↓↑↑↓外层函数↓↑↓↑复合函数↑↑↓↓(四)单调性判别法:1、熟记基本函数的单调性:(1)一次函数(分k>0↓和k<0↓两种);(2)二次函数(以开口向上为例,分对称轴左边↓和右边↓两种);(3)指数函数(见前);(4)对数函数(见前);(5)三角函数(见后);2、定义法(略);3、导数法:(1)若导函数在某个区间D上有,则原函数就在D上是增函

5、数,相应的D就是原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导函数在某个区间D上有,则原函数就在D上是减函数,相应的D就是原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八、奇偶性:(注: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一)奇函数:1、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则f(x)就是奇函数。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奇函数在x>0和x<0上具有相同的单调区间;(3)、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有f(0)=0.(二)偶函数:1、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则f(x)就是偶函数。2、性质:(1)、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2)、

6、偶函数在x>0和x<0上具有相反的单调区间;(三)几种常见函数的奇偶性:1、奇函数:;;;等2、偶函数:等(四)奇偶函数间的关系:1、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2、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3、偶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4、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也有例外得偶函数的)5、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6、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九、周期性:(一)定义:对函数f(x),若存在T0,使得f(x+T)=f(x),则就叫f(x)是周期函数,其中,T是f(x)的一个周期。(二)周期函数几种常见的表述形式:1、f(x+T)=-f(x

7、),此时周期为2T;2、f(x+m)=f(x+n),此时周期为2;3、,此时周期为2m。十、数列:(一)等差数列:1、通项公式:(1),其中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为末项。(2)推广:(3)(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2、前n项和:(1);其中为首项,n为项数,为末项。(2)(3)(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4)(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3、常用性质:(1)、若m+n=p+q,则有;注:若的等差中项,则有2n、m、p成等差。(2)、若、为等差数列,则为等差数列。(3)若为等差数列,为其前n项和,则也成

8、等差数列。(4)若;(5)1+2+3+…+n=(二)等比数列:1、通项公式:(1),其中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2)推广:(3)(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2、前n项和:(1)(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2)(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3)3、常用性质:(1)、若m+n=p+q,则有;注:若的等比中项,则有n、m、p成等比。(2)、若、为等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