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ID:24210729

大小:63.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_第1页
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_第2页
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黄艺迟杰钟王召霞黄岛IX: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400【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探讨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我科常见的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加强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的依从性,可以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发生率。结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种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的防护,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职业安全。【关键词】护士;职业危险;防护措施【中图分类号】R22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284-01ICU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由于工作

2、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的特殊性,ICU护丄•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很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因此,加强ICU护士的职业防护,保证其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1.ICU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生物性因素:ICU护士在护理病人时不可避免的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分泌物,因针刺伤、锐器伤、粘膜或破损皮肤接触各种经血液传播或呼吸道传播疾病病人的血液、体液都可能受到感染。目前在血液传播疾病中最其危害的是乙肝、丙肝、HIV。1.2物理性因素:1.2.1辐射损伤ICU病人病情危重,经常需要床旁摄片,X线、激光等放射性元素及各种医疗仪器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辐射,可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3、,特别是神经系统、皮肤和造血系统[1】。ICU护理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只缺乏,易受损伤。紫外线的使用也可以引起皮肤、粘膜损伤,产生角膜炎、皮肤灼伤等不适。1.2.2锐器伤针刺伤是造成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危险。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很高。0.004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0.3%,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1.8%[2]。1.2.3噪声污染ICU集中的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病人病情不稳,仪器经常报警,噪音主要来源于这些设备。另外还有空调、空气净化系统、电话铃声、患者的呻吟声

4、等,会导致听力、内分泌、心血管系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疲劳、烦躁、头痛、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反应。1.2.4负重伤为病人翻身和搬运病人是ICU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两项工作,病人病情危重,长期卧床,不论是术后转入还是稳定后转出,或是外出检査都避免不了要搬抬患者,由于经常负重极易引起脊柱损伤,腰骶疼痛等。1.3化学性因素:药物和化学消毒剂的挥发气体在ICU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循环,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3】。1.4心理社会性因素:护理人员不但要完成三班倒的繁重护理工作,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ICU经常抢救病人,工作长

5、期处于紧张状态,且经常面对死亡,加上仪器设备复杂,对护士素质要求更高,引起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加,易导致心身耗竭综合征。[4]2.防护对策2.1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院感科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新入、年轻护士,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2.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预防原则,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减少锐器伤,预防血源性疾病。2.3当接触病人及艿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吋必须戴手套,正确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洗手指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的

6、依从性和正确性,有效预防交叉感染。2.4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完善人员资源管理。培训护士搬抬患者的技巧,在工作中使用节力原理。努力达到床护比要求有助于为护士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紧张状态,加大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改进医疗设备,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完善防护措施,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途径。2.5加强环境因素的防护,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或紫外线、消毒机消毒后注意开窗通风,使用中的仪器报警音量调至最低,专人看护吋可以取消,减少噪声污染。ICU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为了保证ICU护士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种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因素,加强防护知识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高

7、职业防护的依从性,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参考文献:[1]谢延香,张文颖,邵素玲,等.医院护理职业防护探讨[」].承德医学学报,2007,24(1):52-55.[2]戴青梅,王立英,刘素云,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3]杨玉莲.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4]戴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