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90520
大小:8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dc-cik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C-CIK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姜媛利(河南安钢职工总医院内五科河南安阳455004)【摘要】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疗法进行治疗,同时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放化疗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以及1年无病生存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其RR和1年牛.存率分别为68.0%和
2、88.0%,对照组患者RR和1年生存率分別为39.6%和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疗法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方面其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生存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近期临床效果;远期生存率【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230-02结直肠癌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是世界第四位致死肿瘤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大家饮食习惯变化,结直肠癌疾病的发病率
3、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1]。目前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疾病的首选方法为手术治疗,然而其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细胞免疫治疗己经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是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只有较好疗效。木文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结良肠癌患者采取放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细胞疗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现将其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吋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8
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组织学、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为结直肠癌。实验组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31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46.1±2.4)岁,对照组中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32例,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46.5±2.7)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一线化疗放疗治疗:化疗方案为FOLFOX、XELOX、CF+5FU以及希罗达方案,化疗吋长为4〜10个周期;放疗方案为术后第4〜6周开始
5、,每周第1〜5d照射剂量为2Gy,共照射5周,总剂量为50Gy。实验组患者采用DC-CIK细胞法进行治疗:将患者新鲜分离的抗凝外周血经淋巴分离液予以梯度离心,收集界面层核细胞,使用RPMI1640培养液对细胞进行悬浮,予以离心细胞3次后,对非贴壁细胞进行收集,将细胞密度调整为每毫升106个,然后添加γ-干扰素每毫升1000U,24h后添加rh-IL每毫升2300U,CD3McAb每毫升70ng,IL-1每毫升10U,每隔3d更换一次,并补加rh-IL每毫升2100U,在上面得到的贴壁细胞中添加如含有rh-IL和GM-CSF的AIM
6、V培奍基,每隔3d更换一次;第三天后将HSP70多肽复合物(5ng/ml,来源于自身肿瘤细胞经超声粉碎后,以每分钟2000转的速度离心60min后,取上清液获得)添加入DC培养基中,第五天添加入TNF-α,第七天则将负载后的DC培养基以1:5添加入CIK培养基中,总共培养5〜7天,待培养至第10天后将制作好的细胞悬液隔天冋输至体内,将DC-CIK细胞混合液全身输注。1.3临床效果评价标准[2]治疗3〜6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近期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参照UICC和卫生部制定的肿瘤疾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标准进行制定,主
7、要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PD(进展);RR(有效率)为CR+PRo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1年生存率等数据进行处理,临床治疗效果和1年生存率等数据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明显差异。1.结果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实验放组患者CR14例,PR20例,SD10例,PD6例,RR为68.0%,对照组患者CR9例,PR10例,SD15例,PD14例,RR为39.6%,实验组患者RR明显高于单用对照组(χ2=7.9633,P=
8、0.0048)。2.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实验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88.0°/。(44/50),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2/48),两组比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