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

ID:24178047

大小:54.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_第1页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_第2页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_第3页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培训心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是我们到东北师范大学的第二天,王凌皓教授做客海沧区第二批区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为我们培训班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我这里提到的“传统教学”即王教授在课上所做的《中国传统的启发教学思想及现代启示》中的“启发教学”。我们在中师所学的有关教育学理论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是由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产婆术”演变而來的,所以人们称苏格拉底为“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今天王教授告诉我们,“启发式教学”有两个渊源,东方起源于中国的孔子,丙方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产婆术”,他们儿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先后创立了启发式教学。

2、孔子是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经典论断。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心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幵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说学生没有达到“愤”“悱”的心理状态,就不去开导,不去指点,这样,“愤”“悱”状态冰是教师启发学生最好的时机。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尚未解决之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己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想说奋难以表达吋,教师应帮助学生弄

3、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孔子从教学的动机、目的、教学的逻辑起点和过程、教学的关系方面揭示了教学的规律。《学记》中写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而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主张启发引导学生、指明学习的途径,但不需要代替学生达成结论。指出“教”应理解为“善喻”,它从教师的角度点明了教学的三条原则。孔子乂提出“予一以之,”“闻一而知十”,“闻一以知二”强调学习既要从多闻、多见中体会到“一以贯之”的一,又要由“以一贯之”的一推多知,点明了一与多的相互关系,这可以说是现代学习迁移理论的原型。在学习过程的基本阶段

4、上,孔子强调“学一一思一一行”的过程,他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吋4之”,“听其言而观其行”等思想,从学与思,学与习,学与行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学习的规律,后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形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循循善诱、点拔、启发和诱导,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屮要善问,指出“不耻下问”,“每事问”。今天我们再看“启发教学”,它己经不再是某一种具体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异思想和教学原则,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影响教冇教学的各个环节,是非常灵活、辩证和科学的。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应当怎样运用规

5、律,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学研宄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启发教学”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地位与价值,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首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学生学。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为出发点,一切教学活动本着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体现课标要求。启发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及个性差异,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态度情感与学习价值。其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排斥教育的主导作用,启发式教学坚持教师主

6、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教师不能发挥主导作用,也就不成其为教育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就无从体现。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巧设疑问,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问题的情景,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去思考、去探索,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但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目的不同,提法就不一样,提问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比如教学《棉花姑娘》一课,如果教师一开始就问孩子们,“棉花姑娘生病了,谁来给它治病?”孩子们就会很快地把几位医生找出来“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聪明的孩子可能很快

7、就找出是“七星瓢虫”,这样的课堂就像一节简单的问答课,一问一答中好象已经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课文。所以这样的问题设计不太科学。这是一片童话故事,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课文情境创设相关问题,图问结合。可以是老师问,也可以是学生问。从不断的观察追问中理解课文内容,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次,通过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去质疑解惑。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经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学生用集体的智慧克服认识肤浅或错误的地方。课堂讨论是一个开放系统,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纠正知识错误。启发式教学强调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