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童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探讨儿童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ID:24160120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探讨儿童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_第1页
探讨儿童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_第2页
探讨儿童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_第3页
探讨儿童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讨儿童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儿童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探讨儿童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摘要:儿童生理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生理功能还没健全;不同年龄儿童在解剖、生理、病理、发病和疾病的恢复过程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而且,药物有防治疾病的有利方面,也有产生不良副作用的有害方面,因此,必须对所使用的药物全面了解,掌握它的性能,考虑小儿的个体特点,以便做到合理用药。关键词:小儿合理用药1 抗生素类药物小儿易患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是较常使用的药物。小儿的体内酶系尚不成熟完备,某些酶分泌不足或完全缺如,如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肝脏缺乏葡萄糖醛酰转换酶,应用氯霉素时不能在体

2、内与葡萄糖醛酰结合而解毒,可发生氯霉素急性中毒。部分抗生素对机体的损害,在小儿不易发现,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可引起听神经损害;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引起肾脏损害;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四环素可与钙结合沉积在牙齿及骨骼中、可使小儿脑脊液压力增高。β-内酰胺类药物为速效灭菌剂,对大部分致病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且副作用小,此类药物可作为儿科抗感染首选药物,大环内酯类及磺胺类药物对儿科的致病菌敏感度也高,可作为常用药物[1]。2 激素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儿科应用较为广泛,常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自身免疫性疾病、

3、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休克、心血管病(如心肌炎)等的治疗。此类药物可引起以下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类皮质醇增多症,(2)类固醇性糖尿病,(3)骨质疏松和肌萎缩,(4)并发或加重感染,(5)诱发和加重溃疡病,(6)诱发精神症状,(7)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8)反跳现象。有报道指出[2]使用激素治疗一般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并不能缩短退热时间,反而会引起反复发热及免疫抑制,故不主张在一般感染性疾病中使用激素。应特别强调的是患水痘的小儿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用药后可使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引起死亡,如在激素治疗过程中

4、发生水痘应视情况减量或停药。如需长期应用激素应同时服用维生素D及钙剂,防止骨质疏松,要注意激素引起的肌无力,必要时减量[3]。3 镇静药小儿出现高热、过度兴奋、烦躁等症状时使用镇静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特别是小儿惊厥时,必须用镇静药以控制症状。较常用的有:苯巴比妥、安定、氯丙嗪、异丙嗪等。小儿对巴比妥类药物耐受性较强,用量范围也较安全,一般情况下可做首选药物。安定类药物起效快、疗效确切,可作小儿惊厥、癫痫时控制症状的首选药,但该药安全范围较小,用量过大容易引起共济失调、乏力、肌张力低下等副作用。水合氯醛也是小儿常用的镇静药

5、,但要注意其对肠胃的刺激性;吗啡类药物镇静作用较强,但容易引起婴幼儿呼吸抑制,故一般不用。4 镇咳、祛痰、平喘药物小儿呼吸道较窄,炎症期粘膜肿胀、有较多渗出,而婴幼儿、新生儿的有意识咳嗽较差,因此,在呼吸道感染时,应多用祛痰药,少用镇咳药。较常用的祛痰药有氯化铵,碘化钾,乙酰半胱胺酸,羟甲司坦,必嗽平,安溴索等。这类药物能调节痰液的粘度,改善排痰功能,使痰液容易咳出。其中安溴索祛痰效果显著,尚能提高抗生素疗效持续作用时间,而且不良反应轻微,是近年来儿科较常用的祛痰药。较常用的镇咳药有咳必清、美沙芬、苯丙哌林等,这些中枢性镇

6、咳药物作用强大而无成瘾性,用于无痰干咳,常与祛痰药合用。平喘药通常有氨茶碱,舒喘宁,酮替芬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氨茶碱容易引起小儿兴奋,烦躁不安,剂量过大时可发生惊厥,故小儿用量宜每次控制在3~5mg/kg。一般在用其它平喘药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5 解热镇痛药对小儿高热,除病因治疗外,需给予降温对症处理。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布洛芬等。阿司匹林解热镇痛效果迅速而确实,有较强的消炎作用,是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它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容易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较重,能诱发瑞氏综

7、合征,故在流感或疑为流感流行期间,以及水痘患儿和对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应慎用。安乃近因其不良反应太大现已少用。对乙酰氨基酚无肠胃刺激性,是安全可靠的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具有消炎、解热、镇痛作用,副反应比阿司匹林少,已成为儿科常用的退热药。总之,小儿用药应慎重选择,不可滥用,药物种类不宜过多,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应尽量不用,合并用药时应注意由于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副作用或药效相抵消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