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ID:24158719

大小:7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_第1页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_第2页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_第3页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李广存(濮阳市清丰县人民医院CT室457300)【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29-02【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一2011年8月间我院17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gIST发生在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3例,十二指肠2例,16排螺旋CT检查能够准确的显示所宥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结论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16排CT检查对

2、GIST的诊断有着重要诊断价值。【关键词】胃肠间质瘤16排螺旋CT影像学诊断胃肠间质瘤是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充质细胞的缺乏分化或非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1]。木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一2011年8月间我院17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肿瘤恶性程度判断的价值,为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指导性意见。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收集我院2007年4月一2011年8月间经我院16排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共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6〜62岁,平均50岁。临床表现为腹痛16例,腹部肿块9例,黑便5

3、例,呕血1例,合并肝转移者2例,病程2W—3年不等。1.2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l6排螺旋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先进行平扫后血管造影扫描。检查前天晚上禁食8小时,检查前半小时一次性口服2%的泛影葡胺500MI,扫描前再喝500MI。釆用高压注射器以2.5MI/S的速率静脉团注注入60%的优维显70〜100MI,注射后30S和60S分别扫描.扫描层厚选择10MM,层间距为5MM,扫描电压120kV,电流120〜260MA;螺旋扫描后将原始釆集数据进行0.625MM减薄并将所得图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将原始减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

4、)算法处理,得到理想图像。CT图像分析肿块部位、大小和形态;有无钙化、溃疡;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奋无远处转移;增强前后肿瘤的密度差别等。手术中信息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对。2结果2.1CT影像学表现病灶发生在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3例,十二指肠2例,圆形或类圆形9例,不规则形或分叶状8例,肿块长径1,3〜2,6cM,直径≤5cM者10例,≥5cM者7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12例,病灶内出现坏死、囊变11例,5例轮廓不光滑,3例瘤内出血,2例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均匀强化4例,肿块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12例,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2

5、.2与手术比较结果16排螺旋CT检查基本上能准确反映病变的情况,本组中2例病变手术中发现有周围小于l.OcM淋巴结转移而CT未能显示,3例病变因腔内外累及范围与手术所见有差异外,大部分指标与手术一致。3讨论3.1—般特点GIST属于少见肿瘤,仅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0.1%〜0.3%[2]。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胃肠间质瘤的生长方式可分为:从黏膜下向腔内生长或伴冇中心溃疡形成、肌壁间生长或浆膜下生长,全消化道均可发生,发生于胃者约占50%。临床表现和一般胃肠道病变症状类似,包括腹部不适、疼痛、呕血、便血和黑便等,腹部包块出现较晚,常见于肿块较大患者

6、。由于GIST起源于胃肠道壁内的未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3】。CD34和CDII7是GIST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与平滑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要点。3.2CT检查特点16排螺旋CT的检查除了判断肿瘤的血供为手术提供准确的信息之外,还能通过螺旋CT的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及3D重建对肿瘤的脏器来源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更加清晰地显示,更奋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肿瘤CT表现多为圆形、类圆形实性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较大肿块内可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有时病变沿着肠壁内外广泛生长,将肠腔缩窄,从而导致不全肠梗阻征象。直径<

7、5cM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多属良性;当肿瘤直径>5cM吋,具明显分叶征或壁呈斑块样增厚的,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伴明显坏死囊变的病灶常提示恶变,要注意观察邻近结构是杏有侵犯,有吋腹膜后及大血管旁淋巴结可见肿大,提示淋巴结转移。本组7例恶性病灶内部可见范围不同的低密度囊变坏死区,2例边界不清。2例呈浅分叶样腔外生长,1例呈小肠壁环形增厚。病灶实性部分动脉增强呈轻度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成明显均匀强化。增强扫描可使病灶边界、范围及内部坏死区显示更加清晰,由于病灶富血供,良、恶性肿瘤均可明显强化[4],不宜以此判断间质瘤良恶性。合并有转移、腹腔积

8、液及明显邻近脏器侵犯可定为恶性.有的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