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ID:24149577

大小:58.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_第1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_第2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_第3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陈金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理解父爱和母爱,了解作者关于爱的理论观点。②品味语言。过程与方法:①抓关键句法,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②自主合作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③局部探究,深入文木,品味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努力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教学重点及难点】:①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语言,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②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教学方法】①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

2、关键句子。②自主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③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从理论上理解母爱、父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于丹曾在《论语》心得里引用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那么,如何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3、①木文主要写了什么?明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三种类型的爱:父爱、母爱和孩子的爱。②找出木文的一个在内容和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明确:第四段: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1〜3段:爱的能力发展。4〜7段:爱的对象的发展。说明:学生容易找到第五段的段首句: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这句话虽可启下,但“为了理解这种变化,”但这句话只能承第四段,而不能承1〜3段。3自主合作,研习文本3.1①请写出爱的能力发展的和爱的对象发展的三个

4、阶段。②母爱与父爱的区别冇哪些?③母爱冇哪些积极面和消极面?④父爱冇哪些积极面和消极面?学生合作讨论,一个小组上黑板写一个问题的答案。注意只写关键的词句,而iL小组的同学可上黑板修改。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分活动的吋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人效度的把课堂的吋间和阵地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后让写的同学讲这样回答的原因。动员学生的话: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同学们,你们还等什么?明确:爱的能力发展:无爱(自——恋)被爱去爱(唤起爱一创造爱);自恋一一一不成熟成熟;爱的对象发展:母爱父爱综合(

5、爱父母)。3.2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①本质上: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父爱是有条件的,他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②人生关系上:母亲代表自然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指引孩子通往世界。③作用上: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指引孩子正视困难,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信心。3.3母爱的釈极面和消极面。母爱:积极面: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

6、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3.4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父爱:积极面: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4局部探究,深入文本,品味语言4.1默读第八段,思考:①根据选文内容,请你说说理想的母爱和父爱分别应是怎样的。明确:理想的母爱:冇着无条件的爱和关怀,给孩子安全感,同吋鼓励孩子独立;理想的父爱:奋着权威和指引,指导孩子将来使艽成为自己的主人,理智同吋宽容、耐心。②把文中的“应该”都改为“要”可以吗?

7、“应该”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殷切期望,是一种委婉的告诫。而“要”太肯定,直接,是一种命令式的语气,不符合语境。4.2默读第九段思考:①“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的分别指什么?母亲的良知:母亲的无条件的爱。父亲的良知:父亲的自我的理智和判断。②根据选文,理解“一个成熟的人”的形象。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综合地达到父母的高度,一方面能同父母的外部形象脱离,一方面在内心同吋拥有“父母的良知”,富于人性,也有自我判断力。(意对即可)③冏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

8、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么)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