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28120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语文备课新视角窥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备课新视角窥探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语文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语文内含的知识即字、词、句、段、篇、文体、修辞等。课外延伸的知识即社会的、自然的、伦理的、道德的等。人文性是从大语文观来讲的,即教材中所渗透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等。1、体现知识性。教师对知识性把握一
2、是来自于课程教材的规定,二是来自于学生实际的需要。以—篇课文为例,教师要在通读教材基础上,首先看掌握哪些词语(新出现的、生僻的、难理解的、与生活密切的);哪些句子(主要是含义深刻的、难读通顺的、有感情色彩的、体现修辞格的);其次看所反映的文体知识(篇章、段落、结构等);最后要看课文体现的延伸的知识(主要是学生不易读懂的),也要做充分的准备。2、突出人文性。教师对人文性的把握要从课文的内容入手,首先看思想教育的价值是从哪体现出来的,如何体现出来的;再多角度思考还可以给学生哪方面的启迪。第二,体会的情感态度,
3、认识价值。第三,跳出教材,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课外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要说明的是知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主要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淡化训练,强调积累感悟,但作为教师备课必须是全方位的把握,才能灵活贯通。教师在把握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重难点因文而异(如知识、情感、能力),因人而异(如新接触的、离生活远的、含义深刻的)。二、赋老教材予“新”生命——备语文资源的开发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语文学科
4、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赋予老教材予新生命。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但要遵循课外服务于课内,课外是对课内的补充和延伸。就一篇课文来讲,理解的角度不同,需要的资源也不同,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需要。那么教师又如何把握呢?—般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因为教师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资源的开发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例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师要尽可能的准备关于诺曼底号的历史、背景、文献等资料,同时也要发动学生,让他们广泛的搜集和查阅有
5、关资料。我觉得现代的课堂教学最大特点是有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的角度、情感态度、内容的选择、学习的方式等。开放的程度一切取决于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发现,这样看来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顺应孩子的需要,必须有灵活机变的能力。教师做不了最好,但要做的更好,尽可能满足于学生。有一句话说的好“教师不再是—桶水,而是源源不断的江河。”三、追求实效的课堂教学——备教学过程的构建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
6、、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教师的导向更重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的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否则是另一个样子(混乱的,无头绪的)。教学过程的构建策略如下:1、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
7、在后”为原则。四、为学生自主学习搭桥铺路——备学习方式的选择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现代教学主张由结果走向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顿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开发了学生的潜能。那么在备课时如何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呢?我想,首先从教材的整体上把握,弄清文体形式、内容安排、练习设计。第二从内
8、容入手,看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反映的思想情感是什么,哪些是需要训练的,哪些是需要感悟的,哪些是需要积累的,哪些是需要补充的,哪些是需要发散想象的,哪些是要延伸拓展的。最后还要参考课后练习的设计,看看对学生有什么帮助。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说“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适合则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