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009
大小:6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07-13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行为的改变(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1一、导论……………………………………………………………………3二、文献综述…………………………………………………………………3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4四、研究发现………………………………………………………………………………………5五、结论……………………………………………………………………………………………11致谢…………………………………………………………………………………12参考文献…………………………………………………………………
2、…………1311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行为的改变摘要21世纪教育体系伴随着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已奏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改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又始于老师角色的转变。先进的课改理念要走进课堂,基层的、一线的、真正在课堂上面对
3、学生的教师,是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人物。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行了剖析,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的行为如何改变提供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可行对策。旨在引导奋斗在一线的中学教师能够转变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字:新课程教师行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11一、导论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知识经济的到来,促使我们对公民的基本素养重新进行思考,什么是未来社会合格的
4、公民?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健康的体魄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与道德修养;对传统的、民族的、世界的文化有大体的了解;某一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欲望和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沟通的能力;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人生规划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跟上知识发展步伐,必须终身学习。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多种不同渠道找到并获取信息;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如何将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网络结合起来;如何判断信息的价值;如何将原有的新信息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的这些本领的取得,离不开教
5、师的精心培养。怎样培养,培养成怎样的人?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一系列的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直面新课程改革。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新课改理念的冲击力。面对新的教育观、新的教材、新的教育手段,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行为,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去适应新的课程、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
6、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下面是我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行为的改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究、分析,不妥之处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二、文献综述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行为的改变》研究课题,研究范围和内容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情况进行研究,因此,我参考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后时期的文献资料,查阅书籍,在网上浏览了数十篇相关文章,下载了十余篇有关文章,进行了学习和研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
7、的积极主动性,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能动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福录信尔说:“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美国教育家、思想家多尔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这种环境需要师生共同营造,其中老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只有平等的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主动地、探究式的学习。只有在尊重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权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权对教学内容质疑
8、,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权威意识向平等意识转变。”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的傅道春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这本书在教师行为的层面上,让我们看到了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了它的冲击力。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