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以读促写

以生为本 以读促写

ID:2409223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以生为本 以读促写 _第1页
以生为本 以读促写 _第2页
以生为本 以读促写 _第3页
以生为本 以读促写 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 以读促写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生为本以读促写陈思文【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相脱节的现象。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以生为本,循序渐进,品味语言,依文仿写,向文索题,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样就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紧密结合,达到以读促写。【关键词】以生为本阅读仿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都普遍地存在着教师教阅读教学时与作文训练相互脱节的现象,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都无从下笔,即使下笔,也有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当然,语文阅读教学有其独立的地位和价值。我们应以生为本,循序渐进,把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

2、学生把从语文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方法、技巧自觉地应用到作文中去,能学以致用。一、积累词句注重语言品味初中语文新教材是一座富矿,所选文章绝大多数文质兼美,应该让学生走进文本,注重对语言的积累与品味。如何积累语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生为本,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薄积厚发。如:区分运用“在”与“再”;“的”、“地”、“得”;“像”与“象”以及同音字、形似字等。如何品味语言?好词好句,千古名句需要咀嚼、需要领悟、更需要品味。如在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需把握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美。大字写出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字写出景物的单调;直字写出烽烟之峻拔坚

3、毅;长字写出横贯沙漠渺无尽头的黄河给人带来的视觉映像;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凉的感觉。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般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而又沉寂壮美。二是图画美。它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第二个画面是长河落日。有横有竖、有点有面、有方有圆。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三是色彩美。白的是水,黄的是沙,黑的是烟,红的是日,色彩斑斓。很多文章也十分注意动词的运用,善于用恰当的动词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孔乙己》中“排”字写出了孔乙己自认为钱多、摆阔,到后来用“摸”字写出了钱少,命运的不幸。我引导学生就其语言

4、形式从视觉方面去体味,从动态方面去感悟,还设计了“选用动词”、“用动词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训练,让学生活学活用。二、依文仿写借鉴手法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借鉴而应用于实践,这是非常关键的。而依文仿写不失为一条捷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谋篇布局、写作方法、技巧,然后指导学生依文仿写。《中国石拱桥》中,在说明取得光辉成就时,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标出三方面内容,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写智能功能的说明文。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理解文章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在“我”童年、少年时代,母

5、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歌颂了拳拳的慈母爱,浓浓的手足情。之后,布置以“想念”为话题,仿写一篇作文,要求在文中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记叙线索。可见,引导学生在学习范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学习范文的谋篇布局、手法技巧去写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法。三、借文索题提高写作能力借文索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研读课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将阅读和写作、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学《少年闰土》时,要抓住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上课前,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

6、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起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认为课文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小毡帽”描写中看出闰土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生活在海边,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也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描写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接着,我再点拨学生,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时我再抛出一问:“课文中有没有写出“我”

7、的外貌特征呢?学生回答:“没有”,于是我趁势问道,你能不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一下我的外貌特征吗?”这时,学生想象热情高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我再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老师为模型,把我的外貌描写出来。要求抓住外貌特点进行描写,没有见到老师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我。总之,学生作文之所以思路狭窄,认识肤浅,常处于“无事可写,无处下笔”,究其原因,这与教师忽视以生为本、忽视以课文为例子、忽视对教材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