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81298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责任感是以具有一定层次性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总称,可分为四个层面,最基本的是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依次还包括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责任感是学校教育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缺少了责任感教育则是不健全、不完善的教育。 在物理课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长的责任意识,也必须要求学生对科学负责,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运动的本质,掌握物理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人本”教育,唤醒学
2、生的主体精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责任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新素质的学生。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正确摆位。教师的地位,学生的地位;知识的地位,能力的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等等。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上看,要坚持双为主原则,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而教与学相比较,学生的学应该处于主要的地位,这不但是一种思想和理念,而更是要求在实践中落到实处。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围绕学生的学来推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
3、“敢放”、“能收”,收放自如,引导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做,去发现、去解决。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问题时,我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提出了“生产生活中,如果失去了摩擦力将会如何”这一问题;如在教学“惯性”这一问题时,我以“假如失去惯性,世界将会变得怎么样”为导引问题;再如教学“能量守恒定律”这一问题时,我提出了“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可以遵循,学生也比较困惑,不但激趣引思,而且使学生形成这样一种情感认同:这是需要我来研究完成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只
4、有我才会解决等等。学生对科学的责任感会在思考问题中生成,会在观察现象中产生,会在搜集、整理资料中升华,并植根于自己的思想深处。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还要坚持在动态过程中推进。学习物理是一个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不断对自然界的现象、运动和规律形成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运动变化的“场”中;必须引导学生采取有效的认识方式和实践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如问题提出的方法、假设的建立、证据的搜集、理论或模型的建立等;必须引导学生形成某些思维和操作技能,如实验变量
5、的控制、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记录、检索和分析等。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从理念层面,到方式方法层面,再到技能技巧层面,其水平在不断提升,这样,会使学生树立起对物理科学负起责任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这种责任感也会在“决心”和“信心”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巩固。试想,一个自认为什么本领也没有的人如何对自己、他人、集体和国家负责呢!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还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乐于进取的精神,爱护公物、遵规守纪、团结协作的作风;注重从实际
6、出发,以生活中的现象引入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认识到物理现象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而展开,并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引导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负责,对科学负责的责任意识。如以生活现象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分析“公路拐弯处的倾斜情况和铁路拐弯处两条铁轨的高度差异”、“盘山公路是S形”、“乘坐电梯的失重和超重”、“汽车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手电筒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汽车上坡时要换挡减速”等物理学理论依据。这样
7、,就多方面培养了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逐渐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界的好奇,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人”,一个有学习能力、有实践能力的人,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素质和责任感的人,较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