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基础

油藏描述基础

ID:24075517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油藏描述基础_第1页
油藏描述基础_第2页
油藏描述基础_第3页
油藏描述基础_第4页
资源描述:

《油藏描述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岩性地层单元:以岩性分界面为边界、由相同或相近的岩性构成的地层单元。2年代地层单元:以等时地质界面为边界,其内部由成因上相联系的地层组成的地层单元。3关键井:位于汕藏关键部位,具有良好地质控制条件的井。4油藏地质模型: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及变化进行高度概括和定量描述的地质模型5油藏边界类型:一是流体界而与储层构造决定含汕边界;二是断层限定的汕藏边界;三是由岩性尖灭线限定的边界。6地震相分析:对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地质解释。7剩余油:油藏中聚集的原油,在经历不同开采方式或不同开发阶段合,仍保留或滞留在油藏不同部位的的原油。8油藏边界类型:一是流体界而与储层构

2、造决定含汕边界;二是断层限定的汕藏边界;三是由岩性尖灭线限定的边界。宏观剩余油形成机理:(1)沉积条件的控制作用:包括沉积沉积韵律、沉积构造、沉积微相等。(2)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作用:包括平行层面夹隔层、斜交层面的夹隔层等。(3)微构造成控制作用:低级序断层作用和微幅度构造作用等。(4)注釆井网控制作用:主要是注釆井网不合理造成的。宏观剩余油分布模式:(1)剩余油平而分布规律及模式:沉积微相平而变化、微型构造、断层组合、注采井网等引起的平面剩余油分布。(2)垂向分布规律及模式:层内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控制的剩余汕分布。明确特殊地震反射结构的含义:内部反射结构是指地震相单

3、元内部反射波之间的延续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特殊地震反射结构是指具有特定的形态,具有比较明确的地质解释,要以用于沉积体系分析的地震反射现象。常见反射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解释:(1)平行、亚平行结构:反射同相轴之间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代表着一种沉积能量较低的沉积背景。(2)发散结构:反射同相轴向着盆地下倾方向有规律的增多,并且是以地层逐渐增厚为特点的结构形态。是由盆地稳定地差异沉降引起。(3)前积反射结构:反射同相轴向着某一方向有规律的斜向排列,通常反映某种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由前积作用产生的反射结构。前种结构可进一步划分为:(a)S型前积;(b)斜交型前积;(c

4、)S复合斜交型前积;(d)平行斜交前积;(e)迭瓦型前积;(f)波状斜交型前积。不同的前积结构形式代表了不同的水动力条件。(a)S型前积:具有完整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其连续性最好,振幅较强,代表着一种水流能量较低的环境。(b)斜交型前积:由很多相对倾斜而又互相平行的反射组成,其上倾方向对上界面顶超或削截,下倾方向下超于下界面之上,可形成底积层。代表着沉积物供给速度快,水流能量大,改造作用较强的沉积作用特点。(c)复合的S-斜交型前积:是由S型和斜交型前积复合而成,其特点是S型与斜交型反射层交替出。代表着沉积能量强弱交替的沉积特点。(d)迭瓦型前积:在二个平行的上下

5、界面之间,有几组微微倾斜的互相平行的,不连续的反射层,它们无顶积层也无底积层,只有前积层。代表着一种浅水低能条件下的沉积作用特点。(e)波状斜交型前积:反射波排列较乱,有微弱的不明显的前积现象,似方向多变。代表了多方向水流交替作用的沉积环境。(4)乱岗状反射结构:由不规则的、不连续的亚平行反射波组成,有许多非系统性的反射终止和同相轴分裂现象。此类结构代表着一种分散弱水流或河流之间的堆积,解释为前三角洲或朵叶体之间的沉积作用。(5)杂乱反射结构:多为不连续、不规则的短轴反射,可解释为地层受到剧烈变形,破坏了连续性后造成的。分析构造圈闭描述的关键问题标定方法冇合成地震记录、

6、(1)层位标定:标定对象一标准层、油层顶面VSP;(2)断层识别、解释:断层位置、错开层位、断面产状与落差、断层闭合;(3)断裂系统组合:先组合大断层、再组合中小断层;注意同一断层其特征相似性或规律性变化,同一吋期的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在断开层位上应基本一致或规律性变化;孤立断点应注意分析。(4)构造图应符合地质规律:平面图与剖面图显示的特征应一致;关键井的概念:位于油藏关键部位,具有良好地质控制条件的井。关键井的作用:(1)测井资料标准化:岩心一测井、测井一测井,深度匹配、数值匹配(2)建立“四性”关系:查清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的基本特征、内在关系、影响因素:岩性:

7、岩石骨架的矿物成分、含量、杂基、胶结成分与含量度量:岩石类型、粒度中值、泥质含量;物性:岩石的孔、渗特性,包括孔隙类型、分布状态、孔隙结构、渗流特性。度量参数有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径、和对渗透率;含油性:油气在储层中的物理分布与饱和状态、油气性质等。度量参数有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压力。(3)建立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及参数,建立测井与物性间的油田转换关系求准储层物性参数,为油藏评价提供依据。(4)确定渗透层、有效层和隔层的物性下限标准。透层:即储层,具有可供流体储存和渗流空间的岩层。有效层:具有工业油气流的岩层。隔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