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

ID:24070207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_第1页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_第2页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_第3页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一、关于生活教育理论与科学课程的几点认识。1、关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2、关于科学课程的认识。科学教育要注重

2、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潮流。因此,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二、生活教育理论对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基于上述几点的认识,本文将探讨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

3、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人们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科学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从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出发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过去从知识体系出发的做法。(二)“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就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谋的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

4、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生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结合新课标的新观念,新思想,这对科学教育也具有有益的启示:1、科学教育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自主探究。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1)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知识。教学中,教师要

5、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等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创设引导发现概念、定理、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辅以查阅资料(阅读课本、查阅工具书等),参预探究问题的全过程,得出结论,用结论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适用于这些问题的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其探究能力得到发展。(2)在交流研讨中习得知识。抓住问题争论点、认知关键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师生交流研讨,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又一突破点。通过互相交流、补充、启发,甚至形成争辩,使学生认识事物,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概念来,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例

6、如:教学《沉和浮》时,通过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铝块在空气中和水中时弹簧称读数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适时质疑问难适度点拔,让学生从中悟出原因,明白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2、科学教育要求“有教先学”。“有教先学”即“以教人者教已”,或者说教人者先教自己。这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出具有现实意义。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面临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内容,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教师得先做好学生,教人者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首先要通过学习与比较,明白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与过去我们一贯的做法本质区

7、别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实践新课标,在行动中贯彻落实好新课标。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非本文所能道尽。本文,根据笔者对生活教育理论和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肤浅认识作一番阐述,以求对推动新课程改革作些有益的探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