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的文化意义探究

《乌江》的文化意义探究

ID:2405793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乌江》的文化意义探究_第1页
《乌江》的文化意义探究_第2页
《乌江》的文化意义探究_第3页
《乌江》的文化意义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乌江》的文化意义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乌江》的文化意义探究  摘要:《乌江》不但展现李清照性格的多样性,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从史学观点、人生境界、人生态度、真实与虚构的和谐统一四个方面来解析诗歌《乌江》中体现出来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李清照;借鉴与反驳;人生态度;人生境界;真实与虚构  :978-7-5369-4434-3(2012)03-095-02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也正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学的丰富性、多样性,而后人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与理解,更使古代作品保持了长久的魅力,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究《乌江》的文化意义。  一、历史

2、的借鉴与反驳  《宋史》中记载: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1]她的诗歌作品中成就最高的是历史讽喻诗,她不但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具有独特的史学观点,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炙手可热心可寒[2]都是由历史生发,对历史上党争的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乌江》更是她历史讽喻诗中的代表作。建炎三年,赵明诚被罢守江宁,李清照随赵明诚去芜湖途经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县,写下了这首诗。她选取了历史上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皆人杰也,[3]子魂魄兮为鬼雄[4]的故事,显示了她

3、的远大理想与抱负。后两句与历史上一贯流露出对项羽的嘲讽之意不同,对这位楚汉战争中失败的英雄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因此,她认可了历史上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观点,但又提出劝谏统治者要学习项羽宁死不屈精神的新论调。这也成了影响后来历史观点的源头。昔事尔朱,固执忠义,不用范增之言,终见乌江之祸。[5]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岸而沾衣,舣乌江而不度。[6]等等,可以说项羽自刎乌江成了后来臣子劝谏君王的逆耳良言,以及君王自勉的例子,告诫他人或者自诫不要落下像项羽一样的下场。然而李清照在接受历史观点后,能够重新审视问题

4、,肯定了项羽乌江自刎的行为应该受到人们的赞扬,并以此来劝谏宋朝统治者应该学习项羽,这就反映出她深邃而又独特的历史眼光。因此,李清照既继承了历史的某些观点,但又反驳了历史的主流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项羽的行为应该受到尊重和学习。  二、人生境界的开拓  从李清照的词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个天真烂漫、多愁善感的闺阁女子形象,而在她的豪放的诗风中我们却看到她性格中巾帼不让须眉的另外一面,站在杜牧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是单个人的奋起与拼搏,他们曾因为遭受某种屈辱或者困境,隐忍而等待时机,最后而成功,这是一种获取

5、成功的手段与方法,但这总是一个小我的形象,并没有上升成为一种民族大义。李清照虽从自身利益出发,但却到了另外一种境界,在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为了义、气节,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这是一种前赴后继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精神的象征。李清照的诗歌《乌江》中正是体现的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也同样影响后来的诗人,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7]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等等。这些人都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情看成自己的事情,具有强烈的政治使

6、命感,这也是至今仍被人称颂的原因,如果没有这种民族大义,中华民族早已在外敌侵略中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从李清照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做人风骨,什么是做人气节,她写出的不止是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更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如果说能屈能伸是个人荣辱,是关乎个人的前程,那么李清照的这种对人内心、精神的呼唤则上升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广义范畴,由此可见李清照的政治眼光与内心精神世界的光芒。  三、不同的人生态度  宋代是礼教盛行的朝代,然而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却形成了一种叛逆的个性。她的叛逆体现在她对于权威的挑战,她在

7、《词论》中指出李氏君臣亡国之音,柳永词语尘下,苏轼皆句读不茸之诗尔[9]等等,可谓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10]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极具创作个性的作家。李清照的《乌江》并不盲从前辈,杜牧的《题乌江亭》代表史学的一种主流观点,公元841年,他赴任池州刺史时途经乌江亭,有感而发写下《题乌江亭》,指出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这不失为一种可以借鉴的人生态度。从的切入角度而言,这种态度是个人奋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李清照写这首诗是在靖康之难后,当时北宋灭亡,金人继续南侵,宋朝统治者继续南逃,想到自己将要飘摇在这

8、乱世,在流转过程中也看到沦陷区人民生活的困苦,因此诗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她认为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宁可战死,也不能苟延残喘,希望统治者担当起收复失地,保护自己子民的重任。她通过自己的呼喊,告诉我们人生中还有另外一种不肯过江东的态度。当你在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要勇于的去面对,要有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选择。  四、历史真实与虚构的和谐统一  历史的真实,目标是对真实的忠实复制,其实质是对实际发生事物的描写;而虚构则是一种非现实性的创作。真实与虚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