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57269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黄德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黄德成黄德成(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35000)【摘要】A的Y解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抽祥,选取43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对比观察,其屮对照组予以吸氧、祛痰、抗感染治疗、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调理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气分析状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
2、CO2、PO2、SO2以及心率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积极应用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减少呼吸肌耗氧与呼吸肌疲劳,避免出现CO2潴留现象,及时纠正缺02,尽可能地缩短其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02-01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
3、病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3为研究对象,同时每位患者均与屮华医学会呼吸衰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相吻合,均排除心血管系统功能不稳定、神裨障碍、吞咽反射异常、头面部外伤、鼻咽部异常、过度肥胖以及胃肠胀气等患者。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屮实验组21例,对照组22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63-79)岁,平均在(75.0
4、±4.2)岁之间,pH平均值为(7.30±0.02),PCO2平均值在(74±17)mmHg之间,PO2平均值为(48±5)mmHg,SO2平均值为(74.1±4.5)%a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血气分析状况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一般方法对照组采用吸氧、祛痰、抗感染治疗,施以呼吸兴奋剂、支气管舒张剂以及糖皮质激素,加以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调理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产自美国伟康医疗有
5、限公司的BiPAP无创呼吸机,予以患者正压通气治疗,合理调整呼吸及参数,将呼吸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6次左右,使氧浓度达到饱和状态,每天予以5次左右,每次持续1.5h。1.3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气分析等状况。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吋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就治疗前后而言,两组患者PCO2、PO2、SO2以及心率指标均得到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
6、对组间分析而言,实验组治疗后PCO2、PO2、SO2以及心率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综合比较[n(%)]组别实验组对照组例数212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H值7.30±0.027.40±0.037.34±0.037.36±0.03注: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治疗前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无
7、创通气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尤苏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而言,无创呼吸机具冇重要的应用价值[1]。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言,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高病死率,二是高气道阻力,三是高VD与FRC,四是高呼吸功消耗。一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助于使气道处于正压状态,增加功能残气量以及肺泡内压,减少P02,促使氧往血流内进行扩散,复张萎陷肺泡,保持肺泡通畅,从而维持患者的生命[2】。基于机械通气条件下,予以患者药物,纠正呼吸衰竭,不影响气道,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颇佳[3]
8、。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分析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BiPAP呼吸机临床应用疗效较高。BiPAP呼吸机经面(鼻)罩应用通气模式,触发患者进行自主呼吸,漏气补偿性能与自主呼吸追踪能力优越,M吋经济、操作简单,不影响患者语言、进食,其应用价值不言而喻[4】。综上所述,积极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颇佳,同吋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有助于纠正呼吸衰竭,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提升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