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头针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理论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头针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理论探讨凌云(四川绵阳科学城医院理疗科四川绵阳621900)【摘要】头针因其在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的特殊疗效备受临床针灸医生的亲睐,其作用机理亦受到普遍关注。患侧肢体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一,过高的肌张力直接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痉挛状态伴有疼痛还影响病人睡眠,情绪及精神心理状态[1]。因此偏瘫的恢复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是中风恢复期治疗的主要内容及难题。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头针治疗中风肢体痉挛较体针疗效明显[16-17]。【关键词】头针中风肢体痉挛【中图分类号】R245.
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62-02头针取穴:顶中线,顶旁一线,顶旁二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7-14]。理论依据:1.中医:传统医学认为:痉挛属于中医“筋病”、“痉证”范畴,中风后所致的肢体痉挛则属中医“中风”、“卒中”的范畴[2],病位在脑,反映在筋脉。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大多由于脏腑气血不和,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心火爆盛,乂为精神因素或劳累等诱发,气血并走于上[3],瘀血痰浊横窜经络,脑脉痹阻,蒙闭祌窍,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肢体失用。风痰瘀血阻脉闭窍是其基木病机[4]。头穴治疗中风古已
3、有之,运用头部腧穴治疗中风最早见于《内经》,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难经》记载:“人头者,诸阳之会也。”《千金要方》:“治……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灸百会,次灸木祌……风府”[9]。中医的经络理论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六阴经中则有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其余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別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3】。中风肢体痉挛,病虽在肢节,病源实在脑。脑为元神之府,脑为髓海[4】,诸髓者皆属于脑。基于此,针刺治疗中风
4、应强调头皮针选穴的重要性[7]。通过头针,调节经气,经气通畅,又可调节肾气肾精,使肾生之髓,源源不断地上注于脑,髓海充,则元神功能易于恢复[8】。治疗所取头部穴线均属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这几穴线所形成的穴区其经脉从头至足纵贯全身,具有统调一身阳气,开窍醒脑,调祌通络的功能[11]。使筋脉自柔,并可补泻经气,调整阴阳,使阴阳协调,经气冋流,促进偏枯恢复[18]。2.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肢体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持续的不随意收缩,肌张力增高,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5】。脑卒中后由于中枢性运动抑制失调,使a运动神经元和r运动神经元相互抑制,
5、相互作用失调,造成r运动神经元占优势,使中枢性运动抑制作用减弱[6】,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减弱或丧失,导致脊髓中枢处于抑制释放状态而引起上肢屈肌比伸肌张力高,下肢伸肌比屈肌张力增高[5】。肢体痉挛状态是妨碍肢体功能进一步好转的最大障碍,会影响分离运动的出现,使运动机能的恢复受阻。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运动区是主要刺激区。能引起神经生理功能的改变,从而加速脑组织与患肢功能的恢复。大量实验及临床研宄表明:头针有双向调节作用,故而对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均适用,能够防治缺血半暗带血管痉挛和血管内凝血,避免梗死范围扩大达到病损
6、部微循环侧枝重建,血供复通的治疗效果[14】[15】[20】。很多学者从血液流变学,脑电图,甲皱微循环,肌电图,及血液生化等方面探讨头针治疗中风的机理,初步证实其在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7][13],降低血液粘度,增强中枢外周神经传导功能等方面的作用[10][16]。据有关资料报道,脑血管病人头针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原,血清MDA,GSH-PX,脂质过氧化物,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8],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7、19]检查均有明显改善。从而改善血管弹性及脑组织的血供,并调节血脂代谢,保护中风后神经元的损伤,减轻脑电活动的抑制和促进脑电活动恢复。从而加速解除瘫痪肢体的痉挛状态,促进随意运动功能的恢复[12][18]。问题与展望:针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治疗,0前临床多采用头针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但对很多患者其疗效尚不明显。因此,适当辅以肌松药是0前临床医师针对张力过高,影响康复训练的患者采取的主要措施。参考文献[1】米建平.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4,24(1):11-13.[2】郭志玲.祛痰逐瘀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36例临
8、床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6):57-58.[3]童登禄.头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偏瘫86例.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553.[4】秦奋学.头皮针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