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小学期临床见习带教体会

《中医内科学》小学期临床见习带教体会

ID:24008363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医内科学》小学期临床见习带教体会_第1页
《中医内科学》小学期临床见习带教体会_第2页
《中医内科学》小学期临床见习带教体会_第3页
《中医内科学》小学期临床见习带教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小学期临床见习带教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学》小学期临床见习带教体会《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主干课程之一,熟练掌握中医内科学理论及临床技能,为中医院校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除理论课程教学外,临床见习教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我校在早期即开展实施了小学期临床见习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即进入临床见习,通过见习过程中接触临床病症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逐步加强学生的临床知识及技能。但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往往不能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传统、单一的教师授课教学方式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类似重复的课程内容讲授不利于学生主动思维,学生对于知识的

2、掌握大多局限于书本,不能与临床实际病例相结合。我们在近年来的见习带教过程中逐步探索研究,我们发现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选用相关内容模块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一、多样化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为重要形式。这是一种较新的课程模式,现已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密执安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舍布鲁克医学院得到实施,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国内部分中医药院校也在部分课程进行了试验。我们院校也已在多课程教学中加入此教学方法,获得一定的成效。任务型教学(Task-b

3、asedLanguageTeaching)是在国外第二语言教学背景下,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从外语交际教学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途径。通过发现任务、解决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学院在前期中医内科临床课程教学中选用此方法,获得一定成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目前在医学院校广泛实施,并颇具绩效

4、。二、模块式教学《中医内科学》课程内容涵盖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等多系统的50多个病症,而小学期见习时间只有短短的4周。要在这4周时间内让学生逐一掌握50多个病症内容难度较大。故而如何有效利用4周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临床疾病知识成为我们临床带教的主要难题。在这几年的带教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后对各个系统疾病均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内容框架,然而各个病症内容之间相互独立,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临床辨病辩证思路相对狭窄。在这两年的小学期见习带教过程中,我们选用模块式的教学方法,把各系统相关病症关联教学,各病症分为不同模块进行授课,授课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拓学生临

5、床鉴别诊断思路,逐步形成良好的中医辨病辩证思维能力。三、临床见习教学实施学生随机分组后进入临床各科室,每组4~6人。各临床科室带教教师分别小班化授课,每次选择2~3个关联病症作为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分别应用PBL、TBL及案例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学生课前预习相关课程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引导讲授,避免照本宣科。在每组授课完成后集中班级汇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制作PPT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各科室带教教师进行补充纠正。四、小结目前的教学方式已逐步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逐步建立形成良好的

6、中医临床思维,从而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我们采用多样化、模块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以达到综合强化其中医内科临床思辨能力的目标。:谢呤灵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