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06279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中国后发型现代化模式-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后发型现代化模式
2、第1 摘要:中国后发型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背景和特殊路径使其在遵从现代化共性规律的同时又独具特色,较为突出的有混合过渡性、自觉建设性、经济先导性、政府调控性、跨越式发展性、文化裂变与整合交替性、发展模式创新性等等,这些特性使中国现代化模式与西方现代化经验模式形成鲜明对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关键词:中国后发型现代化;新特征;人类文明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这一现代化模式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一个独特类型,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中,中国后发型现代化发
3、展模式的特征愈加凸显,准确把握这些新特征并积极导向,对中国社会的健康有序高效率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新的发展走向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在世界性现代化潮流中目前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在促使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及美国崛起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中,中国成熟的封建统治者为维持其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而在经济上实行“崇农抑商”,政治上实行高压,文化上实行禁锢政策,从而全方位地抑制了中国内生式现代化的萌芽,错过了这一次历史机遇;当殖民主义狂潮袭来,日本与俄国采取学习西方赶上西方的文化策略而成为追赶型现代化成功的范例,而中国却在步步为营地抵制西方文
4、化侵入,又不得不在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的压迫下步步退却,使自己在被动挨打的境地越陷越深,错失了现代化的第二次机遇;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西文化全面交流的基础上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文化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现代化建设有了一个和平环境,提供了现代化的政治前提,而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真正进入内生化工业化(以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标志)和市场经济体系建构相配套的现代化正轨,现代化的经济前提和基础奠定,中国社会及文化全面向现代社会文化转型,并在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圈后,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中国赶上了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的第三次浪潮,并成为后发
5、型现代化的典型,而发达工业社会正由以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经典现代化转向以信息文明、生态文明为基础的再现代化(或第二次现代化)历程,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走向,并在全球化浪潮中影响着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国后发型现代化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中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征,较为突出的有混合过渡性、自觉建设性、经济先导性、政府调控性、跨越式发展性、文化裂变与整合交替性、发展模式创新性等等,这些特性使中国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经验模式形成鲜明对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后发型现代化因其后发,而具有被动劣势,容易沦为世
6、界市场体系中的原料基地、制造加工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经济利益分配中不占优势,在政治、文化领域也处于被动地位;但同时又有后发优势,可吸取先发型、追赶型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教训,利用其科技成果和管理机制及成熟的市场体系,达到高起点、高速度、低成本、低代价的发展。这使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可能在几十年内完成西方几百年所经历的经典现代化的历程,而在此期间,工业发达国家的今天可能是工业不发达国家的明天,现代化的共性规律格外突出,全球性的现代化浪潮与西化浪潮同向,但这只是早期现象,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奠定了国家的实力基础,民族化的
7、文化潮开始成为主潮,现代化的西方经验模式不再是唯一的成功模式,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中探索的不同现代化模式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了多种可能性,为在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人口危机、安全危机中挣扎的现代化浪潮再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在信息文明基础上,农耕时代的东方文化中心主义与工商时代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都成为历史遗迹,与生态文明对应,连人类中心主义都成为广泛抨击的对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协作观念强化的事实也无法遏制文化多极、多元、多向、多层次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中国
8、的现代化是在前现代与后现代的夹缝中进行的,前现代文化对现代化本能的抗拒和后现代观念对现代性的反思都构成现代化途中的不可回避的因素,既有阻碍作用,又有一定的匡正功能,这使现代化的定向变得难以把握,中国后发型的现代化既不能重复西方的老路,也不可能完全绕开工业化另辟蹊径,只能走充分发挥高科技作用、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维持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而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是在农耕文明的转型与信息文明的建设的错层间进行的,中国特有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长期共
9、存的状态,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基础,也是中国探索新型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基础。中国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与西方经验模式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在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更多地不是通过农村经济解体强制实现城市化而达成,并通过城市的扩张而拓展,而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民工人化、农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