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大豆ti和lectin的活性及对鼠的影响

不同品种大豆ti和lectin的活性及对鼠的影响

ID:23999718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不同品种大豆ti和lectin的活性及对鼠的影响_第1页
不同品种大豆ti和lectin的活性及对鼠的影响_第2页
不同品种大豆ti和lectin的活性及对鼠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同品种大豆ti和lectin的活性及对鼠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品种大豆TI和Lectin的活性及对鼠的影响【中文】本试验选取60只50日龄的大白鼠,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分成A、B、C、D、E、F六组,每组10只。前五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含吉林小粒6、吉林30、吉林45、吉农7和丰交7607五个不同品种生大豆试验日粮;F组为对照组饲喂含豆粕和大豆油的对照日粮。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研究了生大豆对大白鼠生长发育及代谢等的影响。饲养试验共进行一个月,分为预试期和试验期。预试期的主要目的是使大白鼠适应环境及日粮,并且摸索采食量以便进行定量,时间为一周。试验期从第二周开始,每天收集粪尿,共收9天。本试验采用五种方法,即Smith改良法、K

2、akade法、Smith法、Hamerstrand法和Liu法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采用凝集效价方法测大豆中植物凝集素活性。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方法测得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不同。如吉林小粒6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用Smith改良法测得的结果为25.13mg/g,Kakade法为19.335mg/g,Smim法为24.065mg/g,Hamerstrand法为18.34mg/g,Liu法为32.79mg/g。另外,Smith改良法和Kakade法测得的结果一致,Smith法和Hamerstrand法结果基本一致,除吉林小粒6和吉农7大小顺序相反外。Li

3、u法与前四种方法结果都不相同,且比前四种方法测得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高。由此可见,用猪胰蛋白酶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所得值要比用牛胰蛋白酶测得的值高。因此,Liu法所得结果明显高于其余四种方法,而其余四种方法之间相差不大。大豆中植物凝集素含量结果表明,吉林小粒6最高为640units/g,其次为吉农7,250units/g,丰交7607为190units/g,吉林45为180units/g,吉林30最低为150units/g。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消化率最高,C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最低,D组无氮浸出物消化率最低。干物质消化率结果为,试验组间差异不显

4、著(P>0.05),但A、C、D组差异显著(P<0.05)且低于对照组。粗蛋白质消化率结果为,B、C组差异显著(P<0.05),且低于D、E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表现差异不显著(P<0.05)。无氮浸出物消化率结果是,A、B、C、E组间,B、C、D、E组问以及A、F组问差异不显著(P>0.05),但A、D组间和D、F组间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消化率结果为,D组最高,F组最低,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同品种大豆TI和Lectin活性测定及对鼠的影响0.05),A和C,B和D,D和E之间差异显著(P0.0

5、5),B组最高,C组最低。从饲粮养分消化率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集素活性相关分析结果看,干物质、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消化率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集素活性均呈负相关,且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与Liu法测得的结果呈显著负相关(P.05)。粗灰分和粗纤维消化率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集素活性均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P>0.05)o氮沉积测定结果表明,F组沉积蛋白最高,B组最低。氮存留率结果与沉积蛋白一致,且A、B、C、D、E之I’q,A、D、E、F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组分别与B、C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长时期体增重情况为,对照组高于试验组。试验组体增

6、重随生长时期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每个生长期的体增重与饲粮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集素活性均呈负相关,且第一周相关系数最高,第四周最低。Liu法测得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与各生长期体增重的相关系数和前四种方法相比,除第一周为最低外,其余三周均为最高。而前四种方法之间比较,则第一周和第二周均为Smith法所得结果最高,其次为Smith改良法、Kakade法和Hamerstrand法。第三周除Smith法最高不变外,其余三种方法顺序均发生变化,即Hamerstrand法高于Kakade法和Smith改良法。而第四期则完全不同,顺序为Halnerstrand法高于Kakade法、Smith

7、法和Smith改良法。饲料增重比结果表明,每组饲料增重比在不同生长期波动幅度各不相同。第一组和第六组曲线表现为缓慢上升;第五组曲线波动也比较平稳,但略有下降趋势;第二组和第四组曲线波动幅度较大,先上升再下降而后又直线上升;第三组则由第一周直线上升到第三周,而后又平缓变化到第四周。另外,第六组饲料增重比最低,第四组最高。从饲料增重比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集素活性的相关分析得出,各个生长期的饲料增重比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集素活性均呈正相关,而且第二生长期的饲料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