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能否改善?

中日关系能否改善?

ID:23991870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中日关系能否改善?_第1页
中日关系能否改善?_第2页
中日关系能否改善?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日关系能否改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日关系能否改善?

2、第1 5-11-21阮次山(以下简称阮):卓教授,您分析了日本政治背后的右翼关系。那么,在中日关系上,您觉得今后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向?  卓南生(以下简称卓):我是新加坡人,关于中日关系问题,我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的。从90年代,也就是从1996年4月17日美日安保条约重新定义以后、特别是今年2月的“2+2”会议后,可以看得很清楚,美日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主子和仆从的关系,这二者把中国当成假想敌,是两相情愿的,这一点是首先应该明确的。明确了这一点,也许中国就不会异想天开地说要去

3、“拉拢”。在这个棋盘上,没有这种可能性。“两强”并非矛盾根源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国的崛起提高了日本对中国的警惕,加强了它对华的防备;但另一方面是从战后的发展史来看,即使是没有中国的崛起,日本修宪派兵这条路线也不会改变。  换句话说,中日的关系不单纯是力量对比的消长。所以我们反对从所谓“强弱论”或“弱强论”的角度,说两个强国出现了就会有矛盾。不能用这种纯粹力量对比的角度来看问题。  我想说,力量对比变化会加剧两者之间的矛盾,但即使是没有这种变化,日本作为一个对战前没有彻底反思的国家,

4、总是要走回它富国强兵的道路。过去之所以没有强兵,非不为也,不能也。宪法的限制、美国的监视,东南亚、中国、韩国的监视,还有日本国内反战、厌战、恐战人民的牵制,促使它只能走富国的道路。  可是它认为单单富国还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必须以强兵作为富国的后盾,这是他们的基本思维。这种思维在战前是如此,在战后也是如此,首先应该认识这一点。当然,中国的崛起,中国在很多方面与日本的矛盾,加剧了日本对华采取强硬的政策。  在上述情况下,谈中日两国如何相处的问题,我们从东南亚的角度、从第三者的角度,当然不希望这两头“巨

5、象”角斗,我们很希望中日和平相处。但按照目前的格局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是那么大。有些日本的问题是和我们东南亚直接相关的,比如日本走回战前老路,要修宪、派兵、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的看法、韩国人民的看法和东南亚人民的看法是一致的。“亲日”现象从何而来?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比如领土纷争问题、东海石油问题等,这些是中日之间的矛盾问题,关于后面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说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我看到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日本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对亚洲的研究包括对中国研究,他们的梯队是非

6、常强大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可以说是知彼知己。但相对而言,中国方面、亚洲其他国家包括我们新加坡方面,对日本的研究还是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研究不够深入。在这一点上,亚洲各国,包括中国可以说是处于劣势。  阮:中国有许多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往往使我们觉得都是亲日派。这是什么原因呢?  卓:我不认为研究日本问题的都是亲日派,我个人认为“亲日”、“反日”这类字眼是战前日本媒体遗留下来的。“日”是指什么?“日”是指整个日本的利益,还是日本某些集团的利益,还是日本人?这是不明确的。  今天的所谓“国益”

7、,本身就是很暧昧的词语。我认为,今天亚洲对日本的研究,包括中国和新加坡对它的研究,都有一个弱点,就是我们的政府和民间对这方面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日本问题研究者不得不依靠日本方面提供的资讯,甚至是基金。我认为这是比较不利的。  阮:所以就无形中掉入了所谓的“亲日”陷阱。  卓:有时候也许不一定是“亲日”。有时候是有意无意地被日本方面放出的风声所影响,不加分辨地、不知不觉地掉入他们的论调。比如说日本“入常”的问题,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可发现,日本一开始就不认为自己有机会,但他们放出风声

8、说,法国、英国支持,俄罗斯没有问题,然后又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当美国号召支持的时候,看你中国怎么办。于是很多人可能就恐慌了,心想是不是应该实事求是地跟日本谈一下?但实际上这是日本放出的风声。  最后,日本方面自己检讨,它知道真正支持的只有法国,因为英国是口头派,俄罗斯态度不明朗,美国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支持,日本知道没有机会。所以他们经常要向美国表态:如果让我们进去的话,我们一定会站在你这一边。所以,日本媒体已经透露过,这句话不可以大声讲。至于法国,实际上也不是完全支持。对这一点,其实日本

9、也很清楚。如果单看日文报纸,我们很难看出上述的现象。  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日本还没有总保守化的时代,对日本的问题有两种角度可以作为参考。今天我们看日本的媒体,包括印刷媒体和其他媒体,我们很难听到很清晰的另外一种声音。如果不是有长期的跟踪,不是有各种力量的支持,包括对研究者的支持、基金等的支持,我想亚洲人包括中国人对日本的研究可能就会不小心掉进您所说的“亲日”论调或陷阱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