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普通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普通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郭飞坤陈燕芳李艳(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513000)【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0-0009-02【摘要】目的研宄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每组各20例,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每晚10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一次三餐前各注射普通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组每H早晚餐前或三餐前分别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口服(0.5g,2次/d),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
2、调整胰岛素剂氣胰岛素的调整原则是将空腹血糖(FBG)控制在5.5mmol/L以内。共治疗8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明显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甘精胰岛素组联合普通胰岛素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适合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普通胰岛素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迅速、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糖状态,解除高血糖对B细胞的糖毒性,可降
3、低由高血糖带来的相关代谢紊乱,防止并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或门冬胰岛素30降糖治疗,以期达到血糖达标的目的,并观察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牛.情况及患者满意率。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自我院(2011年1月至8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5±5.1)岁。所有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其中FBG≥ll.lmmol/UHbAlc≥7.5%,均无严重急慢性并发症,无肝肾功能不全。1.2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n=20例,男10
4、例,女10例)和门冬胰岛素30组(n=20例,男11例,女9例),每组患者均联合U服二甲双胍(0.5g,日2次)。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10U/d,每晚10时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起始剂量为三餐前各6单位;门冬胰岛素30起始剂量为0.5U/kg.d,每日二至三次餐前皮下注射,每2-3天调整胰岛素剂量,胰岛素的调整原则是将FBG控制在5.5mmol/L以内。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查患者FBG、2hPBG、HbAlc、体重,要求患者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事件。奋典型低血糖症状或血糖<4.0mmol/L定义为低血糖事件。1.3统计学处理治疗计量资料以(x±d表示,联合治疗前后比较
5、用配对t检验。所有统计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完成。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2结果2.1两组治疗8周后FBG、2hPBG、HbAlc均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与门冬胰岛素30组相比,FBG、2hPBG、HbAlc差异无显著性(P>0.05)o见表1。表1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前后FBG、2hPBG、HbAlc变化(x±s,mmol/L)2.2治疗中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5%(1/18),门冬胰岛素30组为25%(7/18),提示甘精胰岛素组较少发生低血糖事件(P<0.05>。甘精胰岛素组满意率
6、达95%,而门冬胰岛素30组满意率仅为65%o见表2。3讨论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为主要特征,而在出现糖尿病症状的数年前B细胞功能缺陷己经存在,研究证实中国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衰退更为严重。UKPDS[1]证实,确诊2型糖尿病吋B细胞功能人约仅冇正常的50%,而与胰岛素抵抗程度无关。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能够恢复B细胞功能,延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功能,有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2】。严格血糖控制可以改善糖尿病的预后,但是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中最可怕的不良反应。可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对于许多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治疗相关性低血糖,或者对于低血糖的恐惧,
7、是阻碍患者血糖控制接近正常的主要原因。APOLLO研究[3]结果表明,虽然在OAD基础上加用长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对血糖的控制相似,但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也低。因此,研究者认为,与双相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疗效更佳。甘精胰岛素吸收缓慢平稳,每日仅需注射-次,而iL可以在一天的任何吋间注射(每天的注射吋间固定);普通胰岛素起效快,三餐前皮下注射,根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