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65379
大小:62.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我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张会丽/河南省丙平县环境监察大队【摘要】木文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强,但是,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却无法与时倶进,跟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因此,研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有了现实的意义,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各位专家井勉。一、现状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己初步建立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框架。目前,各地环境监测部门己具备多要素、多手段、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技术能力,可覆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常规监测、微量
2、有机物监测、生物群落监测、化学品毒性检测、环境空气连续自动监测、机动车排放气污染监测、噪声监测、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等各类环境监测领域,同时也其备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数据监控及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等对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发布的技术能力,能够科学、全面、及时地反映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部门顺利开展污染源监督管理、排污收费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二、存在问题(一)检测参数已基木齐全,但仍存在一定的缺U。1、有些标准中的检测参数仍不能涵盖其中,或是参数的检出限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一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发。2、污染源监测仍然以常规因子为主,基木不涉及特征因子。
3、3、国内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等涵盖面仍不够广,更新也不够及时,导致日常工农业牛.产中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部分项目参数未受监控。4、微量有机、无机污染物(包括POPs、环境激素、重金属等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了解不很清楚,监测技术尚不配套和完整,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相应的监测经验。5、缺少土壤中的金属(包括常量、微量和痕量金属)、有机物、VOCS、SVOCS的分析方法;缺少固体废物中的痕量金属、有机物、VOCS、SVOCS的分析方法。(二)已冇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所选检测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1、我国现有
4、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与现有的标准分析方法不配套,为其贯彻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2、现行的水环境监测指标已无法反映奋机污染物的类型、种类和程度,因此,在我国水环境中全面开展奋机污染物监测是摆在水环境监测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3、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方法。4、一些检测参数,例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丁基黄原酸等,在采样和分析监测过程中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大,需要对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三)环境空气监测主要监测项B仍为延续多年的常规监测项B,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
5、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监测项0尚为空白。(四)噪声监测技术和规范尚需不断完善。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噪声和振动源逐渐显现,如飞机噪声、轨道噪声和振动等。(五)我国生态监测刚起步,生态监测、生物监测的方法相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无实质性突破。(六)监测分析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深入和延伸,环境监测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以往所使用的许多监测方法虽然简易但获得的数据已不准确,利用现奋的监测设备、监测手段已不能满足环境发展的需要,因此,改进现冇的监测分析方法,在简便、快速、灵敏、经济等方面下工夫己成为一种必然
6、的趋势。(七)海水监测项0研宄欠缺。近年来,随着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深入,在全面开展和不断完善水质质量监测、沉积物质量监测、生物质量监测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全国沿海省份环境功能区水质、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和直排入海污染源监测工作以及海水浴场和主要入海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已全面展开。三、对策建议(一)完善配套的标准分析方法,制定国家层面的环境监测规范。继续推进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以保证各项环境质量标准、污水和废气排放标准的贯彻实施,争取将标准分析方法系列化,形成针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废水、环境空气、固定源废气、生物、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监测等若干个系列的标准分析方法,
7、使其与先进国家分析方法具有可比性。(二)研究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体系。构建基于环境监测要素或监测对象分类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开发研宄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废水、环境空气、固定源废气、生物、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监测新方法。研究建立连续自动监测标准方法和现场应急监测新方法。(三)完善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强化全程序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并建立起环境网络监测体系,选择冇代表性的参数进行监测,增强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靠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