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

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

ID:23961530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_第1页
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_第2页
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

2、第1内容显示中 重大的政策转变一个大国正在这个星球上快速崛起。一位观察家写道:“中国的崛起就像另外一个太阳进入了太阳系,她影响着这个系统的重力以及磁场,也影响着周边的每一个小星球”,“中国崛起之后,每个人都要重新计算自己的政策得失”。这是笔者看到的对大国崛起最恰当的描述。“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回答。确实,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政策转变。在中国政治传统中,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可以说是历届政府魂牵梦萦、孜孜以求的目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几代中国人从学生时代开始就熟悉的标准答案,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不断向学生们灌输这个观念,在中国几

3、代人的“学习目的”问题上,这是唯一的“正确答案”,否则就是“个人主义”、小资产阶级思想。但是,在2003年下半年以前,作为官方外交政策语言,“中国崛起”一直没有被作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根据之一使用,外交政策语言中一直回避使用这个词汇,确实耐人寻味。这种回避态度,即使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连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也是一样。中国政府承认并且为之骄傲的是,经济连续数年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提前实现了翻两番。也就是说,中国崛起在中国的观念形态中,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至少在经济上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之所以回避使用崛起一词,以至于形成了与国际

4、舆论通行语言脱节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近十余年所奉行的被称作“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的结果。邓小平1990年提出的这个想法,很少见诸公开的文件和声明,而影响却很大。它实际上构成了邓小平的外交政策基轴和政策原则。这个思想强调的是发展,是不当头,在这种政策基轴和氛围下,用“崛起”一词描述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就显得过于张扬了。在这个基轴构成的外交思维中,执政党2003年的转变,即明确接受崛起的提法,即使是和平崛起,也还是在外交圈子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就不足为怪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方式本身。语词的转换,所反映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政策语言的转换反映的是政

5、策思维的转变,它体现在以下一组判断上:——崛起一词是不带价值判断意味、不带意识形态色彩的描述性词汇。崛起仅仅意味着一个实体相对力量的迅速提高。这个词汇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方面的基本语汇之一。因此,接受这个语汇,意味着在中国的描述方面,出现了淡化意识形态的趋向,更多地从国际政治经济的框架下看待中国,因此从这一转变中可以看出,中国关于自己国际形象和角色的思维,越来越具有客观性。——崛起的上升、凸现、抬头的含义,在“韬光养晦”、不当头的政策基轴下,用来描述中国确实显得张扬。而接受这个张扬色彩的词汇,则反映了政策走向上,更趋积极。实际上,对于“韬光养晦”政策的

6、讨论,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到世纪转折之际,尤其在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之后,修正这一政策,已经成为十分明显的政策变化。接受崛起一词,与日益活跃、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趋向是一致的。——和平崛起的提出,是执政党顺应当前的世界形势,根据中国的现实而提出的一项意识形态对策,也是一项重要的意识形态成就。邓小平对国际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即著名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主张和平,埋头发展,在今后很长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基本政策。但是在海外对于中国崛起后果的各种评估中,存在着强烈的不信任,这样的不信任,构成了中国发展的阻力,对于一心追求和平的发展环

7、境的中国而言,这样的阻力,与发展的目标是矛盾的,长此以往,不信任就有可能演变成和平的敌人。诉诸历史,尚没有过大国和平崛起的先例。因此,提出和平崛起,就是一项重大的承诺,而这个承诺的实质,不仅仅是表明中国要崛起,而更是要表明中国崛起的和平特质,表明中国崛起与历史上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战争不同的性格,也就是和平的性格。其中的承诺,主要的是对和平的承诺。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家战略思维具有了积极对话的意识。由此开始,以前的各说各话,就被相互对话所取代。需要承认,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力量的崛起不可能是静悄悄的,它引起世界的适应性调整,也是难

8、免的,在此过程中,世界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和平的含义,就包含着对这种担心的理解和分享。对于亲历崛起过程的国人来说,应当明白,和平不只是建立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分享方面,和平也不只是达到崛起目标的手段,和平还建立在对世界各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心的分享上,相对于经济分享,对担忧的分享是更为重要的分享。和平本身就是目标。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对中国不信任的内在根据在冷战趋于终结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最具争议的思想创构,是美国学者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他说,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将由两部分国家组成,即“后历史世界”和“历史世界”。所谓后历史世界,指的是那些接受

9、了自由民主价值观,摒除了民族主义和主权扩张冲动的国家。“在后历史世界中,经济是国家间相互作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