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59806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新闻报道的新倾向-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报道的新倾向
2、第1 一 平民化理念和受众取向给新闻报道带来的变化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的泛化和软化,二是新闻报道在追求刺激性和煽情性上有抬头之势。 先来看新闻报道的泛化。什么是新闻?尽管定义有上百条,但习惯认为,在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等价值要素中,被报道的事实起码应具备其中之一,否则不能成为新闻。但是我们看到,随着媒介推出“实用新闻”、“生活新闻”之类的版面和节目,新闻概念的外延在扩大。一些关于如何购物、到哪里旅游的消费信息成为新闻,一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成为新闻聚焦的对象。这种报道是如此盛行,以至于人们得到一种印象:没有事实不可以被报道,就看你怎么报道。
3、 新闻业务上有硬新闻和软新闻之说,源于西方新闻界,在我国,这两个概念没有很严格的界定,但是实践中,人们形成了大体一致的看法,即,硬新闻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一般指政治、经济、军事、灾难、变故等的报道;软新闻强调读者兴趣,“重在引起受众的情感呼应”,一般指关于社会生活领域的故事、经验、人物等的报道。①新闻的软化表现为两点:一是对硬新闻的软化处理,一是加强对软性主题新闻的报道,其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后者。有人对一家都市报一个月内的头版新闻进行统计,发现2/3都是社会新闻,有几天报纸的头版甚至全是社会新闻。②没有很强时效的市井动态成为报道的主体,“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成为许多媒体自我标榜的口
4、号。 具体来说,新闻报道的泛化和软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式报道兴起。生活方式报道产生于西方70年代,“主要是告诉人们人家是怎样生活、自己该怎样生活的报道”,③随着《精品购物指南》等生活服务类报纸的诞生及其成功,这类报道在我国媒体上也开始流行起来,从装潢餐饮到旅游购物,内容无所不包,往往将个性化体验和相关资讯,以及专家的评点组合起来,对受众来说具有很强的消费指导性,但是却没有明显的时效性。现在,不仅一些以时尚为号召的生活服务类报纸充斥这类报道,许多综合类报纸也通过出专刊或在服务新闻等旗号下进行类似报道。 2.生活常态报道盛行。有研究者提出“市民新闻”概念,认为“发生在
5、街头巷尾、被广大市民关心的日常事件,构成市民生活的组件,按照时序把这些组件搬到版面上,再现都市的生生息息,是市民新闻的深邃内涵”。④“市民新闻”的流行使普通人生活状态受到空前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行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烦恼或趣事成为报道对象。这种报道发展的一个极端例子是改版后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它甚至将纪录片因素引进到新闻报道领域,既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也不强调明显的事件或冲突,仅仅是对状态的一种历时性的展现。 3.娱乐新闻大行其道,新闻娱乐化初露苗头。娱乐对今天的媒体有巨大的吸引力,摊开报纸、打开电视,各种各样明星动态、名人起居爱好的报道潮水般涌来。不少综合性
6、报纸将自己的文艺新闻版更名为娱乐新闻,且版面众多,如《广州日报》有4版,《北京青年报》则达8版。光线传播的《娱乐现场》在全国500多家电视台播出,被称为“娱乐界的新闻联播”。不太为人注意的则是新闻娱乐化,往往仅仅被当作是报道角度的改进,其实不然。例如,一则电视新闻报道居民家冰箱里长出蘑菇,其着眼点却不在厨房环境的潮湿上,居民的烦恼被转换成从冰箱里采出一盘盘肥美蘑菇的新鲜感;又如在一则报道整治马路菜场的新闻中,一个市民的顺手牵羊行为被完整再现并在解说词里被强调,对细节的如此刻画显然与主题无关。这些报道不追求事实的意义,而是突出其中一些滑稽、有趣的因素,以供人一乐。 二 审视传媒在新
7、闻报道上的这些表现,我们会发现它们处于一种纠缠交错的状态,其中既有值得欣喜的革新,也有令人忧虑的苗头,既可以发现美国媒体在向市场转型时的一些陈年旧影,又可以感受到现时娱乐环境中西方传媒的影响。这是一场在复杂环境中酝酿的变革,既渗透着传媒人自觉的努力,也反映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和要求,而且也与我国传媒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1978年以来,我国的新闻改革一直与传媒人对媒介的思索和自觉的努力分不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中国人留下一部由小人物写成的历史”,体现了传媒精英的人文意识,小人物的意义得到张扬,这为新闻报道实现平民转向提供了一个比较宽阔的思想文化背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