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56961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廖春艳 广西百色平果县第七小学(531400)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前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堂上,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基础知识的训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罗曼·罗兰曾说:“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
2、毁,也能替明日的信仰开路。”想让学生产生“怀疑”的思想,得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抓起,只有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题。如果不学无术,却指望“天上掉馅饼”,想一下子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教育学生虚心好学,长期积累知识,是我们小学高年级教师的长期重要任务。 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在《语
3、录》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意思是:治学最担忧的是提不出疑问,有了疑问就有了进步的基础。小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 相反,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
4、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提倡研究讨论,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开发学生的研究讨论能力,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作文教学中,审题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让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学生往往把教师和学习好的同学看作是知识的权威,一味迷信。“老师说的”、“书上写的”“同学说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我们老师应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让他们反思作品中的
5、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从而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时,同学们对“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润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认为“我”的视角很小,只能看见一点点外面的世界。而有些同学认为这句话讲了“我”的活动天地很小,看不到更广阔的天空,更多同学认为这句话是指“我”学不到更多更广泛的知识,表达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通过讨论加深了同学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4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6、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4.1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朱熹曾这样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 如在教《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我说:“课文第十五自然段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而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又说写道:‘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
7、,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前面说童年一去不还,后面又说童年重临心头,在此,的话是不是前后矛盾呢?这下学生大脑里的思维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有学生疑惑,有学生点头表示前后矛盾,更有几个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表示不同意,有学生说前一个“童年”指童年时光,而后一个“童年”则指童年里的人物、经历的事物和看到的景物等,当再次看到骆驼队停在我家门前而想起童年旧事,怀念童年,留恋童年。因此,前后并不矛盾。一个巧妙的问题,就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4.2营造合作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
8、 普列汉诺夫曾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理互换,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提给学生。 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