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56463
大小:55.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在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拓宽了教学思维,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社会认知力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里面涉及的经济原理、哲学知识等概念,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了解不到,不仅给教师的讲解增加了难度,也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通过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加强,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现状。一、多媒体应用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优点1.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多
2、媒体教学运用先进的手段为学生呈现出更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知识,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师掌握和传授最新的知识信息,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局限和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再只是通过教师一味地灌输,而是可以轻松自如地接受理解知识内容,教师也不用再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去备课,也不用在授课过程中书写大量板书,只要简单地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想要讲解的内容,不仅省时、省力,也不会出现平时讲课由于有些学生跟不上记忆,而不得不暂停授课进度,运用多媒体可以在学生跟不上的时候自由暂停,方便学生记笔记,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经济、哲学概念或
3、是社会现象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直接播放一些案例、相关资料、实际生活现象,使学生能够更清晰、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因为每位学生的知识积累、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常常出现教学效果不统一的情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学生出现疑问不解时,通过反复观看课件,不断分析直到最终理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原本沉闷、枯燥的课堂变得轻松、活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目的,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2.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社会认知力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都存在知识水平不高的现象,大多都是未成年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只是表面,很多学生都没
4、有社会阅历,思想还停留在单纯的层面,严重影响学生未来学业和事业的发展,学生进入社会后也不能适应社会的瞬息万变,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中生存,有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社会一些不良现状而导致被骗,甚至导致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所以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语言描述来讲解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的话,很难让学生理解或是相信,也不能让学生产生足够的警惕性,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真实的案例,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让学生深刻了解其危害性和严重性,只有把血淋淋的教训摆在学生面前,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去警惕、去避免,也对以后进入社会生活奠定思想基础,使其拥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由
5、于多媒体教学刚刚融入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所以仍在探索、开发的过程中,虽然是教学重要的辅助工具,但在实际应用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由于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不是所有职校都开设,教师的经验积累很有限,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就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整理需要的资料,而且由于许多资料都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教学实践的修改和加工,所以教师需要严格筛选,避免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还有就是因为这门课程的学时不多,每周只有两课时,所以教师很难保证把多媒体融入每一节教学中,也由于许多职校的教学设施有限,多媒体教室配备不足,导致无法进行课件讲解。三、多媒体教学的改进对策硬
6、件设施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无论拥有怎样先进的技术、丰富的内容、新颖的案例,都无法展示给学生,所以各中职学校必须增加投资,加大多媒体教室的创建,为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优质的环境。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教师可以参考教育频道播出的案例,也可以借鉴各高校的教学课件和典型案例,为教师的选材提供帮助和方向。学校也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聘请一些专家来为教师讲解教学经验和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为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多媒体已经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具有先进的并且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它的出现不
7、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把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了解的经济政治知识呈献给学生,也让学生了解到课本中无法呈现的现实案例。总之,多媒体教学的融入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的改革。参考文献:[1]何强.论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3):130-140.[2]胡成广.理论课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两个层次和两个跨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167-17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