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54554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
2、第1 1背景和重要意义1.1生态破坏现状目前,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沙漠化土地面积为33.4万平方公里,每年仍以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沙化、退化、盐碱化草地9000万公顷,每年还以67万公顷的速度发展;目前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全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危害加重,每年因灾害损毁的土地约13万平方公顷以上;全国亟待整治和恢复的矿区弃地有200多万公顷。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
3、,特别是长期以来,经济发展采用了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造成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的自然资源基础正不断的退化、枯竭。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城镇乡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应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1.2生态示范区建设现状多年来,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一起在引导城市乡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1.2.1开展生态农业户、村、乡和县的建设;1.2.2组织开
4、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1.2.3开展了合理规划乡镇工业小区和防治乡镇工业污染的工作;1.2.4加强了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1.2.5开展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了沿海近岸海域的环境功能区划;1.2.6开展了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的科研和试点;1.2.7开展了矿区生态破坏恢复治理和自然生态系统破坏恢复治理的示范工程建设,等等。综上所述,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3生态示范区的内涵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
5、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定行政区域。生态示范区是一个相对独立,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示范区建设可以乡、县和市域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当前重点可放在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上。1.4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4.1以保护农业生态和发展农村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1.4.2以乡镇工业合理布局和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1.4.3以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要内容实现农工贸一体化的生态示范区建设;1.4.4以防治污染、改善和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1.4.5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
6、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1.4.6各方面综合的生态示范区建设。1.5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意义1.5.1生态示范区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大力发展经济社会,以满足广大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5.2生态示范区建设是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有效途径生态建设要求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一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制定建设规划,这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
7、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规划,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是规划由当地人大审议通过,或以当地党委、政府决议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和行政的约束力,保证生态建设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中;三是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将建设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政府部门,使之与部门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由此,使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并有效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1.5.3生态示范区建设是环境保护部门参与政府综合决策的重要机制。生态示范区建设既是一项建设工作,又是一项管理工作,从统一规划,任务分解,到建设过程的监督与最后的验收评比,都是有效的管理形式,特别是对各部门的环境保护与建设职责进行了统一的规
8、范和要求。同时,环境保护机构和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相应加强,发挥政府参谋作用的能力也相应提高。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各有关部门参与重大决策的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2.1指导思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为重点,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