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50764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种业变革中的媒体作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种业变革中的媒体作为◎潘文华樊涛肖敏粮安天下,种作基石。种子的好坏直接关乎农民的收成,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一直以来,种子市场也是农资领域的重点报道对象,是“三农”媒体的热门话题。今年春耕期间,以荆州小北门农资市场为代表的江汉平原稻种市场出现了罕见的市场波动——杂交稻种价格普降到20%-50%。春耕种市何以出现异动?对此,《农村新报》记者专门赴荆州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采访了管理部门、种子企业代表、经销商和农民,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对杂交稻种的降价现象、成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开辟了“春耕种市观察”独家专栏,先后刊发了《荆楚劲刮杂交稻种降价风
2、》、《稻种价格战究竟伤害了谁?》、《种价讳莫如深的背后》、《面对种业乱象名企勇扛大旗》、《转型阵痛期更需责任与担当》等5篇系列报道,反响强烈。从农资广告中获知种市乱象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每年三四月份,正是种子等农资销售的旺季,也是农资广告投放较集中的时期。今年3月下旬,《农村新报》广告部工作人员在惠民种业、荆楚种业等湖北种子龙头企业洽谈广告业务时,这些企业老总却焦头烂额,接到的全是种子经销商的告急,声称“今年种子生意不好做,必亏无疑”,无心投放广告,何以如此?原来是杂交稻种价格出现了始料不及的狂降,让种企措手不及,无心投放广告。“种粮大县
3、”监利县的“两系”稻种价格可见一斑:该县“广两优96”由去年的40元一斤降到了今年的26元一斤,“齐两优908”由去年的32元一斤降到了今年的16元一斤。降价原因何在?龙头种企纷纷大吐苦水:今年,很多小型种子企业和经销商不顾制种成本,纷纷降价抛售稻种,吸引农民购买,逼的龙头种企跟风降价。但大型种子企业的研发、运营成本高,如此降法将会导致亏损。他们认为:今春稻种市场价格战的背后,是严重的市场失范。小厂家、小品牌纷纷制售质量参差不齐的稻种,然后套牌销售,混淆视听误导农民,竞争手段已脱离正常轨道。种企老总的“吐槽”引起了编辑部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
4、开始着手调查,在荆州,记者详细了解了稻种降价的各方反应——大种企慌神、小种企得利、农民坐享降价“福利”。回来后,我们率先推出《荆楚劲刮杂交稻种降价风》,先期披露现象。狂降背后,或有重重隐忧,但管理部门却有着不同的理解。省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吴和明认为这是“市场规律使然”。他认为:今春杂交稻种价格全国普降,只是湖北降得特别明显。吴和明称:全国稻种总量供过于求.前几年制种过多,很多企业在消化往年种子库存:新审定的稻种纷纷上市,冲击市场导致老品种降价:新型农业主体的大量出现,让种企也主动降价。他认为,降价对农民是好事,也将促进种子行业“洗牌”。从“市场
5、规律”中透析行业症结一边是大型种企揭露乱象,一边是管理部门认为“正常”,两种说法,我们都没有偏听偏信,毕竟,报道不是单为哪一方“背书”。经过扎实采访,记者认为,仅用“市场规律”一说无法完全解释种市乱象。低水平的价格战,大幅压缩种企利润空间,对整个种子行业形成巨大冲击,不利于激励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损害了种业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此,在前篇揭露现象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稻种价格战究竟伤害了谁?》。在这篇稿子中,我们循序渐进,重点剖析了其深层原因和产生的连锁反应。一是大限将至,中小种企浑水摸鱼。2011年,为了逼迫小型种子生产企业退出市场,鼓励大型
6、种业公司增加研发投入,我国出台种业新政,大幅提高种子行业的资金门槛。2015年,大批中小种企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将失效,为此,这批中小种企为去库存,减少损失,疯狂降价销售,导致稻种市场剧烈波动。退市前夕的最后疯狂,还有更多表现:中小种企随意贱卖品种权,收取管理费;经销商套购种子,挂靠资质,低价售卖残次种子:部分外省制种基地以低至几块钱一斤的价格将种子卖给一些经销商。这批种子大多没有植物检疫证、生产许可证、纯度鉴定书,农民种下去后,收成几何十分难说。二是龙头种企积极性受挫,制种成本难保。大型种企要养科研团队,研发投入巨大,制种风险也大。且推出一个成
7、熟的品种往往需要几年的试种观察,所有指标和程序都要合乎国家规范,无法跟风“打价格战”。以荆楚种业为例,该公司每年科研、物流、人工、财务方面的成本近3000万元。三是初步进行了市场预测,明年乱象仍将延续,种业或将雪上加霜。记者获悉,我省仍有1000万公斤种子的库存,这批种子将进入明年的销售市场。中小种企的渐次退市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种业价格战明年很可能延续。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市场形势下,在大公司减少制种面积的同时,有的小厂家在尝到坐收渔利的甜头后,甚至大幅增加制种面积。跟进的这篇《稻种价格战究竟伤害了谁?》,我们配发了“记者手记”,提出了如
8、下观点:“市场规律”下的种价下降,本是必然,但管理部门也要铁腕治市,帮助种业挺过“阵痛期”,避免种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毕竟,种业乱象不仅让农民种植风险增加,也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