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走向创新的六个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走向创新的六个转变:21世纪的语文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将语文课堂教学转向创新之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学习过程;现实生活 :G623.2:B:1672-1578(2010)08-0194-01 1、由注重知识的学习向注重人的主体需要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代替学生思考
2、,靠提问性问题,让学生说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或结构,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就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材传授的知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借助知识的载体作用,让学生形成独立探求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把人队学生"学习活动"的关注转向对学生需要活动的关注,使学生能体验到,我们的学习活动是为我们自己服务的,使学生对做某方面的事比较感兴趣,确定需要某方面的学习。 2、由注重知识积累向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把一个个问题讲给学生听,向他们灌注一个现成的结论和规律,有时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也只是把学过的知识进
3、行重复的述说。总之,学生没有思维自由驰骋的空间。 创新的课堂教学,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想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没有想象去预见行动的结果,实践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所以想象是一切实践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活动的前提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精神世界,允许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异想天开"。如对深刻句子的不同理解、不同回答,只要有道理就行,不必要求答案统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在于激发、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想象之母。其次要从直观入手,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的表象越多越清晰,想象出的事物就越丰富。如果使用挂图、模型和各现代化教
4、学媒体等,以便学生进行积累,促进学生想象的发展。 3、由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 注重对知识学习过程是着眼于对人价值的肯定和尊重,只有把对获取知识的关注转向学习过程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才能确立、生成和发展。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亲身感悟、理解和体验,学生才能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体现主体精神。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会自读、自悟,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领会,发展的“意识”,不断否定“旧我”,形成“新我”。如阅读教学要先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朗读,通过自我揣摩、自我体会,形成比较明晰的认识,再通过联系学习和生活的原有认知,进行领会、反省、验证,在联系中澄清认识
5、;最后通过讨论等形式验证学习准确性,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唤醒,激励和点拨中形成规律,提高观察、思维、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4、由注重解决问题向注重发现问题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问题或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小学生生性好问好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敢于突破老师和书本的框框,提出和发现创造性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这样忽略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6、,容易扼杀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当前阅读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教材,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阅读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哪?首先要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时,往往在“些什么”,“怎么写”的激活下,形成学习任务。其次,学生在“部分识别,读懂课文”时,就会带着以上的认识和学习任务进行品读,在品读中解决问题验证认知和最后形成了自学能力。 5、由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向现实生活应用的转变 在目前,“教死书”,“死教书”的现象比较严重,以至于学生读书越多,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越不理想,知识“活”不起来,难以内化积淀为真正的素养。促
7、进有意义的学习,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要求语文教学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更多地利用学生面临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来设计。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读书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完全可能利用生活素材来学习,利用环境来学习,教给学生鲜活的东西。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深入到社会中去,将语文课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建立大语文教学观,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听、说、读